今天是二月二,自古以来,这一天都是民间的大日子。二月二,龙抬头。传说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所以,龙抬头也叫做春龙节、春耕节,民间也把这一天看作是春天真正的开始。二月二,炒糖豆龙抬头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龙食”。其中传播范围比较广的一种“龙食”就是炒黄豆,南北方地区都把这个习俗承袭至今。对于民间来说,炒豆子有占卜的寓意,豆子开花越大,来年的收成会越好。所以,人们心里都期盼着自己炒出来的豆子开花很大。一般情况下,人们炒豆子用的是黄豆。人们在炒豆子的时候,首先会提前挑选好黄豆,然后用糖水将黄豆浸泡一下,晾干之后就可以放在大锅里面炒了,所以这也叫炒糖豆。春吃豆,胜吃肉其实,不只是二月二这一天,整个春天,我们都应该多吃些豆子。民间也有“春天吃豆,胜过吃肉”的说法。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万物生发,我们的身体也是一块需要灌溉的土地。肾为水,只有肾气足了,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滋润和濡养。豆子都是植物的种子,是富含精气的食物,能够入下焦,补肾气。所以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在春天都最好是多吃些豆子。豆子也分好几种,比如绿豆、豌豆、花豆这样的杂豆,又比如四季豆、荷兰豆这样的鲜豆。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在二月二的习俗中,用来炒着吃的黄豆。大家可能会认为,黄豆和绿豆、豌豆应该是一个种类的,但其实不是的。虽然它们都属于干豆,但黄豆自己就是一个种类,而除了黄豆之外的干豆只能称为杂豆。为什么呢?黄豆到底特殊在哪?田中之肉——黄豆黄豆,又叫大豆,古称菽,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所有植物性食物中,只有黄豆的高蛋白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而杂豆只有20%左右。所以黄豆又被叫做“田中之肉”“植物蛋白之王”和“绿色牛奶”。对于大人们来说,利用豆类蛋白在日常生活中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可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对于小孩子来说,黄豆还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及钙、铁、磷、钾、钠、镁、锌等微量元素。可为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提供充分的原料,保持脑细胞更新的顺利进行。另外,豆类提供的钙可改善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1]所以啊,“春吃豆,胜吃肉”的说法能够传承至今,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大人小孩都适用的。易消化的豆制品——腐竹除了直接吃豆子之外,勤劳智慧的祖先们还利用这些豆子制作出了很多的豆制品:豆腐、豆干、腐乳、腐竹、豆浆等等。豆制品,可以说是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血液里的食物。我一直爱吃也爱做各种豆制品的食物。学习中医以后,我对豆制品的理解从单纯的味觉层面开始拓展到了消化层面:要怎么吃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豆类食品中的营养?尤其是脾胃还在发育的宝宝呢?我发现腐竹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豆子煮成豆浆之后锅上面漂浮了一层浓浓的浮皮,类似于熬小米粥上面漂浮的米油,将这层浮皮挑起成型最后烘干,就成为了腐竹。豆子本身蛋白质含量就很高,而腐竹又是豆子的精华部分,它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大多数的肉类,蛋类和奶类,如果论蛋白质的含量,吃一两腐竹,相当于吃一盅鱼翅,可以算得上是很好的补品了。比起其他的豆制品,腐竹更容易存放,家里备一点腐竹,吃或者不吃都可以灵活选择。而且腐竹经过了长时间的高温煮沸,又不像豆腐那般寒凉,所以它是相对好消化和吸收的,家里有老人小孩孕妇之类的人群,可以常吃腐竹。腐竹与各类蔬菜都是很好搭配的,腐竹泡发之后再煮一会儿,口感更好,也更软更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