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花园科创花园环球少年说银奖系列二画出 [复制链接]

1#

我参加的环球自然日

南岗校区级三班孟宸逸科普绘画《猛犸象》,获“年环球自然日-青少年科普绘画大赛”全球总决赛二等奖。

主题确定

冰河世纪是指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时期。对于地球气候的长期演变,人们了解得还不多。冰河世纪是如何产生的,没人真正知道,原因也许不止一个。地质学研究表明,冰河世纪最先发现于19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人们才开始认真思考冰河世纪的再现问题。

在过去的25亿年里,地球至少经历了5次大的冰河世纪。大多数持续长达几亿年。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8.5亿~6.3亿年前,那时几乎整个地球结冰,就像是一个“冰雪地球”。由于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那次的冰河世纪才得以结束。最近的一次冰河世纪发生在万年前。

按照进化的轨迹,冰河世纪生存着许多史前动物,既有亚欧大陆的猛犸象、锯齿虎这些冰川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物种,也有美洲大陆的短面熊、美洲拟狮等大型掠食者,还有大洋洲的古巨蜥、非洲的恐象等等。

画幅介绍

画幅描述的是一只成年猛犸象。猛犸象俗称长毛象,学名真猛犸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外卷曲。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板与板之间是发达的白垩质层。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m,体高约3m,门齿长1.5m左右,身体肥硕,体重可达6-8t。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cm,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更新世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

研究方向

猛犸象源于非洲,早在晚更新世时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冻原地带,体毛长,有一层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存活於万年到年前的上新世时期。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年灭绝,那时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时代。

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阿拉斯加用象牙化石做屋门,北冰洋沿岸俄罗斯领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猛犸象化石遍地都是。这些化石是冰块流动时从岸边泥土中带出的,堆积到了这个小岛上。由于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所以猛犸象的化石都是半石化的。

研究感悟

每一个物种的消亡,都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就猛犸象而言,一方面是环境变化,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这是大自然的淘汰规律,并非对猛犸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纪末期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大量的原始哺乳动物灭绝了,由现代动物的祖先取代了它们。当长毛猛玛象开始灭绝时,最後一个冰河时代就已经开始走向终结,冰河时代终结的标志就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曾覆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冰川急剧消融。

另一方面是人类捕杀,在人类进化史中,人类曾把猛犸象当成食物,把皮毛做成抵御寒冷的衣服。猛犸象一直是洞穴壁画的主题,但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盖40%时,人类捕杀这些大型动物的第一个证据。研究显示,一万年前猛犸象在全面解冻期完全灭绝,而人类的肆意捕杀或许扮演了重要角色。人类与猛犸象同期进化,开始还能与其和平相处,但当进化到新人阶段时,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攻和集体协同作战去捕杀成群的动物或大型动物,猛犸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猎对象。

教师寄语

孟宸逸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但他能从研究生态大环境着眼,通过绘画的方式,活灵活现的为大家展示了一只成年猛犸象的体态、样貌和生存环境,构图严谨、画风独特,让人们在了解这个史前巨兽的同时,又被它憨态可掬的样子深深吸引。画面的背后折射出对地球上消亡物种的惋惜之情,呼吁我们人类爱护环境、保卫地球,是一副有爱、有情的画幅佳作。希望孟宸逸明年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加油,花园环球少年!——邸鸣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