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变形记
PART.01
主题来源
一次午饭散步时间,孩子们注意到了植物脚放置的豆子,纷纷问我这些都是什么豆子,老师解释完毕后有小朋友小声的聊天说着豆浆就是豆子做的?这时候老师提问他们豆子有很多,你知道豆浆是用哪一种豆子做的吗?孩子们纷纷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是用绿豆做的,我在家里看见过妈妈买的绿豆。不是绿豆,我家里我看见过妈妈制作豆浆,是把一个*颜色的豆子放进去做的。那是什么豆子呢?除了豆浆是用*豆做的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由*豆做的?˙˙˙˙˙˙老师,豆芽也有个豆子,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那豆芽是用什么豆子变得呢?老师,豆子是怎么变成豆芽的呢?《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在科学领域要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具体表现为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并且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可以用一些符号记录事物前后的发展变化。因此本次关于*豆的主题旨在引导幼儿从这些方面出发,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PART.02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1:变豆浆
(一)多种多样的豆子
自从孩子们在植物角观察到几种豆子之后,好几次能够听到孩子们对于豆子的谈论,孩子们对于豆子的兴趣只增不减。因此进行了一次多种多样的豆子大讨论。引导孩子了解了更多关于豆子的种类以及用法,包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豆制品都是用豆子变换而来的。孩子们通过图片、实物触摸的方式,了解了常见的几种不同的豆子。知道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豆制品是由*豆制作而成,于是孩子们纷纷准备开始来一场制作豆浆的活动,可是制作豆浆需要用到很多的东西,孩子们在制作豆浆前需要提前将需要准备的材料画出来。他们每个人都画的具有不同的特色,甚至有的小朋友说到需要调味料,有人说盐有人说糖,其他小朋友们听到盐时纷纷大笑起来。这时老师缓解了孩子们说笑的场景,告诉他们盐或者糖只是代表了不同的口味,有的人喜欢甜的多一点,有的人喜欢咸的多一点,并不能说明哪一个口味就是不合适的,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二)认识*豆
虽然已经认识了*豆,知道豆浆是由*豆做成的,但是制作豆浆前小朋友再次观察了*豆,进行制作前的准备。
(三)制作豆浆
1.设计准备材料
2.分工制作豆浆
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开始清洗豆子、一部分人开始准备加水。装豆子时两个小朋友遇到问题觉得装的太慢,因此请了一部分小朋友来帮忙。经过讨论孩子们觉得豆浆应该稀一点好喝,因此小朋友们觉得水应该比豆子多一些才行。
3.观察记录
(四)品尝豆浆
豆浆在孩子的观察与期盼下终于制作完成了,可是发现豆浆太稠了,有的小朋友甚至说可以稠的可以做蛋糕,他们意识到了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水加少了,于是孩子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做好的豆浆再加入一些水就好了。于是将加水后变稀的豆浆分享给了幼儿园的老师们。
活动中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以及最后的制作成功全程参与其中,体现出了孩子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当孩子发现问题时知道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知道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孩子在观察记录豆浆的变化时因一时疏忽未观察到某一环节时知道用生活中见过的符号去表示某一环节,体现了孩子科学探究中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事物发生的变化。当孩子在设计准备材料时因味道的不同发生争议时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理解味道只是个人口味不同,没有好坏之分,间接的使幼儿明白事物存在的差异变化。但是由于安全因素的限制孩子未能亲自品尝自己制作的豆浆,教师应引导孩子回家后与自己家人进行尝试。
活动2:变豆芽
孩子们知道平时见到的*豆可以制作豆浆之后,慢慢地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可以用*豆制作而成,于是有小朋友提出了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芽也是这么来的。于是开始了又一次的尝试与探索,看看这些*豆能不能最后成功变成我们见的豆芽。
清洗豆子
挑拣坏掉的豆子
第一天上午泡豆子
盖布
当天下午观察变化
记录当天生长变化
第一天过去了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期待第二天的到来,希望看到豆子的变化。一大早吃过早饭孩子们就纷纷关心起了自己的豆芽有没有长出来。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豆子比之前变胖了了一些,一个个兴高彩烈的讨论了起来,可是豆子除了变胖一点之外,其他的变化并不大,孩子们期待的发芽并没有到来。于是孩子们讨论了起来:”是不是水太多了“、“是不是外面植物角的温度太低了,太冷了,所以豆子发不出来,我们把它放在教室怎么样。孩子们将泡好的豆子端进教室放在了距离空调比较近的地方,这样温度能高一点。这一次孩子们自己尝试将自己的办法应用到豆子中,看看能不能成功。
第二天观察豆子变化Ⅰ
第二天观察豆子变化Ⅰ
清洗浸泡
盖布
更换地方
观察记录
更换了地方之后孩子们开始期待第二天的到来,这一天上午孩子们观察到豆子真的长出了微小的嫩芽,孩子们都很激动,看来换到温暖一点的地方是正确的。到了下午已经能看到明显的嫩芽了.到了第四天,豆芽已经慢慢成熟了,孩子们观察到自己发的豆芽已经和卖的差不多一样了,于是想着豆芽已经成熟了怎么办,最后决定将成熟的豆芽送给厨房阿姨,这样也不会浪费。送完豆芽之后,孩子们回到教室孩子津津乐道的讨论着自己发的豆芽以及自己的感受。通过豆芽的生长变化孩子们学会如何去观察植物或者自然中的生长变化,并且知道如何将自己发现的变化记录下来,遇到问题时也知道如何去解决,自己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自己提供的办法敢于尝试、敢于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判断事物的真假与变化。
活动3:变豆画
知道*豆可以不仅可以发豆芽还可以制作豆浆,就连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豆腐、腐竹、豆皮等都是豆子做的,可是这些全部都是可以食用的东西,豆子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想到之前的豆子粘贴画,觉得这些豆子也可以来做粘贴画,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所以纷纷开始制作豆子粘贴画。孩子们在豆子粘贴画的过程中最开始只知道分工合作,但不清楚分工的同时轮流进行,中间教师适时介入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进行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负责挤胶水,有人负责粘豆子。结果发现有的豆子刚粘上去一会就掉了,于是孩子们自己讨论这个怎么掉了。“我知道,刚粘上去要把它压一会固定住,而且胶水抹过的地方要快速粘上去,否则一会就干了。孩子们边粘贴边讨论,慢慢地粘贴的越来越紧,速度也越来越快。
PART.03
“*豆变形记”活动收获与反思
在本次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与孩子进行午后散步时发现孩子对于豆子的了解较少。因此通过图片视频等谈话活动以及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引导幼儿了解有关豆子的知识。当孩子了解了豆子的种类及作用后通过制作豆浆、观察记录豆浆变化过程,引导幼儿学会去观察、去记录。除此外再通过发芽的方式了解*豆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生活中常见的豆芽。引导孩子学会去观察去记录的同时对于遇到的困难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自主提出问题-验证猜测-解决问题贯穿豆子发芽整个过程。在后期的豆芽观察变化过程中孩子能主动去发现问题,教师介入较少,将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孩子。在分享豆芽过程中,孩子们将已经成熟的豆芽分享给厨房阿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