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孙金明正在地里收萝卜 刘栋 摄
中新网长春10月20日电(李丹)金秋十月,秋风和煦轻柔。在长春市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的田间地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和青红相间的萝卜地、翠绿的白菜地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丰收画。
村路间,一辆辆满载萝卜、白菜的货车穿梭其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当地农民今年迎来的第二次收获。
东白鸰村村民孙金明这几天一直在地里忙活着,还有几个农民正在拔萝卜、割叶子、挑捡、装箱、装车。“我这2垧地的青萝卜和1垧地的红萝卜都开始收了,已经拉走了30多万斤了。总共45万斤的萝卜,按一斤6毛卖的,收入能有20多万元。”
这是孙金明今年的第二波收获。孙金明家种了60亩地的珠葱,今年7月收割完珠葱后,他又在地里种上萝卜。“萝卜的成长期是60-70天,很快就能收获。卖家都预定完了,萝卜收上来装车就直接发走。”他高兴地说。
孙金明家有多亩的耕地,两轮种植下来,他的纯收入能达到近百万元。这其中高收入的秘诀,便来自于“一地双收”的种植模式。
在东白鸰村村民孙金国的菜地里,放眼望去,一棵棵大白菜个大饱满、翠绿鲜嫩,菜心包得严严实实,菜地里也能闻到诱人的清香。农民们弯着腰将白菜堆放在地头,再将一颗颗的白菜装上车。
村民孙金国“一地两种”的白菜丰收,村民正在装车。 刘栋摄
“虽然种两季比过去更忙更累,但是收入增加了,忙心里也高兴啊,累点也值得。”61岁的村民孙金国说。
孙金国家有15亩的耕地,今年4月,他早早地在地里种植了大蒜,7月份收获完,他又种植了白菜。“我这白菜产量能有十五六万斤吧,现在已经拉走了3万多斤,一天少说拉走3车。”孙金国说。
每年7月份,珠葱成熟收获,在耕地上再种上白菜、萝卜、*豆、芥菜等作物增加收入,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多垧耕地,眼下都采取了这样的种植模式。
据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支部书记李焕新介绍,东白鸰村有村民户,全村还有30个“农村经纪人”,农民种植的农作物销路不成问题。如今,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腰包越来越鼓。“萝卜一般销往黑龙江等地,之后转外贸出口。芥菜一般都销往南方的城市。”
“一垧地毛葱收入达到9万多元,白菜收入达到3万多元。农民一垧地收入总共能达到12万多元。按照种植成本6万元计算,也就是说纯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李焕新说,过去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等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季,而一垧地玉米纯收入顶多1万元,按照“套种”模式的一垧地收入能够高出传统玉米种植6倍左右。
在哈拉海镇田家屯,当地“三辣”(珠葱、大蒜、辣椒)种植闻名全国,三辣农户采用的都是这种“一地双收”模式。“三辣”生长期短,多天即可收获。珠葱旁边的隔垄是早白菜,大蒜一侧隔垄则是*豆。
采取套种模式,农户的经济收益有多大?当地农户算了这样一笔账,“套种白菜每垧地产量六七万公斤;套种*豆,每垧地的收益也能近1万元,加上垄沟里补种的秋萝卜收入,平均每垧地增收2万元至3万元不成问题。”
在哈拉海镇当地,农户大多从6月中旬开始套种白菜,6月下旬套种*豆。白菜行情好、效益高,*豆价格稳、不愁卖,两种作物搭配“珠葱、大蒜”进行套种对农民来说是最划算的。
现在,农安县有上千亩土地实现“一地双收”。农民收入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根据农安县官方数据显示,农安县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速7.4%。农安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元,同比增速8%。
今年以来,农安县强化*策措施,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抓农业结构调整、农牧融合,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积极落实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策;创造农业品牌,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培育“订单农业”,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