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形式
#7月积分收割赛教育#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方法
1.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地点为线索。
(3)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4)以事件为线索。
(5)以实物为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2.判断方法
看本质(贯串全文、串联材料)、看题目、看反复(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等)。
3.作用。
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答题举例
1.《伟大的悲剧》一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从题目“从……到……”就可看出,该文以地点为线索,由一个地点转换到另一个地点,人物活动空间很大。
3.《故乡》一文中“我”的活动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全文是以人物行踪为线索的。
4.《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全文以事件为线索。
5.《紫藤萝瀑布》一文是围绕“紫藤萝花”来展开的,“紫藤萝花”是全文的线索,它在文章结构、主题体现、人物情感的抒发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6.《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讨厌—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敬意完全消失——新的敬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野豆子
①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人们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
②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豆子,对于每一个乡村人而言,都承载着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关于豆子的美丽画面仍历历在目。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时,*豆、绿豆、赤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与豆子同时刻在记忆中的,还有那小小的乡村里氤氲着的温馨味道。
④记得,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那豆壳轻舞飞扬,壮烈地飘散而去。母亲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遣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发出*、绿、赤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她欣喜的目光里。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⑤*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豆,走到镇上去轧油。那些金*金*的颗粒,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
⑥儿时的乡村生活清苦,最奢侈的美食莫过于炸油果。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弄好的面团擀、轧、切,制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一缕缕幸福的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焦脆的油果新鲜出锅。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器,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沉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抱着罐子,挺身仰脖,咕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
⑨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姐弟都冷得缩着脖。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时辰煮到软烂,加些柿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做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
⑩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让人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姐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坎坷,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
当然,秋季里的幸福不止洋溢在我们家,村子里近处远处,家家户户,都飘着豆油的香味,饮着茶的清香,传递着豆包带来的情意和快乐。
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陆离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沉淀在我的记忆中,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活的原香,挥之不尽。
问题:文章追忆了乡村生活的往事,多次写到豆子,请你谈谈“豆子”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文章以豆子为线索,记述了乡村人收豆子、榨豆油、煮绿豆茶、做豆包等情形,抒发了作者对豆子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人美好心灵的赞美(或对乡村温馨生活的怀恋);豆子作为文章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