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未了岁月绕梦之吃的故事
TUhjnbcbe - 2023/9/1 20:44:00
北京著名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文/付立果

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吃不饱到能温饱,从温饱到吃好,中国共产*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年华夏大地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十四亿中华儿女全面脱贫,受冻挨饿的历史终于结束了。回想过去吃不饱饭的艰苦岁月,至今仍难以忘怀。

年少时,农家房前屋后种棵果树,结的水果自己家人是舍不得吃的,要拿到集市上卖掉,用作称盐打油(点灯用的煤油)。记得小时候麦*杏熟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赶集,在邻村路旁偷摘了一家人房屋后的杏,结果同伴被主人打了一顿,我撒腿就跑,主人追了我近一公里路,幸好途中遇见了同村人,才幸免于难。而每每想起当时拼命逃跑的情景,至今仍心有余悸。

高中时的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小时候熄灯吃饭的故事,听来同样令人心酸。他和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共进晚餐,母亲切了猪肉丝丁,炒了盘土豆丝,让兄弟俩吃着,便去干别的。天色已黑,煤油灯下,弟弟专挑肉丝吃,哥哥便一口气吹灭了煤油灯,哥俩只好借着窗外的月光继续吃饭。之后,盘子的肉丝多半被哥哥吃了,他懂得,夹菜时,感觉硬的就是肉丝,软的就是蔬菜,弟弟也只好夹着什么吃什么了。类似令人心酸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非偶然,而且还有许多......

在那个吃不好的年代,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为的是能吃上一顿好饭。走亲戚拿的东西也不像现在如此丰富。一般拿的东西有:一、二斤油炸馓子,要一把一把的使用纸绳子串起来,提着显得多;或者几包挂面(一纸包一斤多点的细面条,一斤六小把,三、二、一叠起来使用纸张包装,像一座小房屋);或者蒸几个馒头、买几斤烧饼,使用箢子(学名箢箕。类似篮子,柳条编制的盛粮食的器具,可肩挑可臂挎)装上,再盖上一块红色布料挎着。如果箢子里装上十斤白面,那就是比较重的礼物了。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父亲去大姐婆家看病人。饭前,大姐的婆婆掰开一个大烧饼,分给我一半,另一半给了她一个孙子(和我差不多大,但不是大姐家的孩子)。我俩在院子里,我很快就把自己的一半吃光了,而那个孩子不知是不饿,还是不稀罕,自己手里的烧饼只吃了一点,我就把他没吃完的烧饼要了过来,恰巧被大姐的婆婆发现了,双眉紧皱,满脸疑惑,批评我:“你一会就坐席了,他捞不着坐席,怎还要他的烧饼?”,像偷了别人家的东西被当场抓了个正着,我一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大姐婆婆满脸严肃的面容至今仍烙记在心中!

除了喜欢跟大人走亲戚,小时候还特别盼望着过年。现在的孩子过年盼望的是压岁钱,而那个年代,盼望的是能吃上几顿好东西。现在想来,那时过年吃的也一般。年前母亲会酥菜(油炸猪肉条、萝卜丸子等),但也只有年除夕吃上一顿酥菜,多半酥菜父亲会使用筐子挂在高高的屋梁上,怕我等偷吃,要留着来年待客,或找人垒墙盖屋之用。猪肉是要买点的,也买不多。除夕把猪肉骨、肉分离,把还带点肉的骨头炖粉皮、白菜或萝卜,算是吃了一顿肉。年初一包饺子吃,一般是不做菜的。饺子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吃上,平时很少会包饺子吃。村民的主食一日三餐就是地瓜干煎饼。冬天的菜品也只有储存的萝卜、大白菜,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反季节蔬菜都有供应。

跟着大人赶集也是小时候所期待的。那个特殊时代还不允许私人到市场交易农产品。老百姓家里养的鸡下个蛋也舍不得吃,五分钱一个,攒多了就拿到集市上偷偷卖了称盐打油。记得有一次,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农民卖鸡蛋,被监管人员撵着跑,眼看要追上了,农民急中生智,边跑边拿起篮子里的鸡蛋摔向了管理人员,弄得管理人员满身蛋*,卖主终于逃脱了追赶。小时候,冬天农闲时节,一大早爬起来,披星戴月屁颠屁颠跟着大哥赶集,目的是为了在集市上吃到大哥买的冻猪肉,而大哥的目的是让我帮忙照看要卖掉的大豆、小米等粮食。大哥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我看着袋子的粮食,大哥便到集市上去找买主,找到买主,谈好价格,私下交易,换取些日常零花钱。

那个年代,吃块糖简直是奢望,即便是过年,家里也不会买。哪家当兵的回家探亲了,全村的孩子都会跑上家门,为的是能够分到一块探亲*人带回的糖果。母亲梳头掉下的头发会收藏挽好,攒多了,挑货郎来了便可以换些针线家用。有时候,也会偷偷把母亲收藏的头发拿了找挑货郎换糖果、爆米花,“咚咚咚、咚咚咚”挑货郎摇晃的拨浪鼓声是那个时代最具磁力的召唤,孩子们经常围着挑货郎的两个大筐子,看着筐里的糖果、爆米花馋得直咽口水。

但有一种“糖果”每过一二年都能够吃上一次,那就是大人们说的“洋糖”(一种圆锥形的泄虫药,五颜六色,大小似圆锥形的塑料跳棋),甜甜的,嚼着吃,嘎嘣脆。一次大约要吃五、六个。吃后几个小时便开始泄虫,像小竹筷似的虫子拧着团排泄出来,排到地上花白白的一大团。不仅不害怕,还向大人谝谝“战果”,意思是吃了洋糖没白吃。

上中学住校后,基本还是自带地瓜煎饼为主食。每周一次从家里使用布包袱带一大包煎饼到学校,就着酱豆子咸菜(*豆煮熟发酵后与水萝卜条块加盐腌制出的一种咸菜),喝着白开水吃。有时候煎饼不够吃了,要数着煎饼个数吃。煎饼发霉了也舍不得扔,弹去表层霉灰继续吃。中学时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所以,全家人中就我上学时间长,也只有我长得最矮。妻子常开玩笑说,你若再长高十公分,混得肯定比现在还强。上中学时,“为吃上国库粮(白面馒头)而发奋读书”成了我那时奋斗的人生目标。

后来,我考入了山东银行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有银行工作,终于实现了不再天天吃地瓜煎饼的梦想。

现如今,贫穷离我们渐行渐远,似乎它也同时带走了某些人身上的勤俭美德,留下的是肥胖,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浪费,还有些许不知足。每每看到餐桌上的浪费,都会自然想起唐朝诗人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至今家喻户晓、老幼传颂的悯农诗,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个中滋味呢?提倡节俭,应该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中学生劳动课应该让学生下地劳动,真正体验到农民种地的滋味,知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才能从小培养节俭美德。正如稻盛和夫所言:“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

民以食为天,吃的故事必将继续演绎,但一定不会再是为吃饭而发愁的岁月!类似半个烧饼、熄灯吃饭的心酸故事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付立果,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小说刊发于《中国金融文学》《临沂日报》《沂蒙晚报》及网络媒体。

壹点号素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未了岁月绕梦之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