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冬天都在做些什么?答:当然是和我们一样,一边吃火锅一边看雪啊!
大部分北方人都有童年时候过年囤积大白菜的经历吧,一入冬天,草木枯*,蔬菜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冬天蔬菜不足的情况,古人和我们一样,除了买大白菜等好储存的蔬菜之外,首先想到的是延长蔬菜保质期,防止提早腐烂,于是有了“腌菜”。
腌菜先秦人称为“菹”,一般是由晒制海盐腌制而成的,现在那些泡菜或者是酸腌菜,在遥远的秦朝,都早早地进入了我们先人的饭桌上。
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干菜,南北朝的民众们,会在农历的十月份开始,寻觅一块平整的石头,用水冲干净,拿来烤菜。
把蔬菜的水分用太阳和火烤干,再拿来储存,这就是后世“梅干菜“的雏形。
普通百姓可以吃干菜和腌菜,达官贵族则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吃。
从秦汉时期,就有所谓的“反季节蔬菜”了,生产这些蔬菜的温室,是通过火道来加热室内温度的,也有挖掘地窖坑,利用地表温度来催芽育苗的。
到了唐代,都城长安附近有不少温泉,于是又有机灵的农户挖沟渠,把热水引到地里,创造适合蔬菜水果生长的速度。
唐玄宗就在冬季御赐过群臣葡萄和石榴,根据当时的食单记载,赐下的宴席还包括*豆芽拌凉菜等几道反季时蔬。
至于肉类,古人能够在冬季选择的肉类就更多了。
除了牛羊肉之外,先秦时期的古人甚至可以吃狼肉。
唐宋时期,由于国力强盛,运输相对方便,各类海鲜也很多,中晚唐时期甚至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鳄鱼肉。
蔬菜和肉类都备齐了的古代人,自然要开始研究着用火锅涮菜。
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里,就有下面空格可以放置炭火用于加热的青铜汤锅,到了秦汉时期,锅具更进一步,发展出了带着隔板的火锅,把锅底切割成鸳鸯锅或者是九宫格。
明清时期,冬季时宫廷宴饮非常多,当时是小冰河期,天气很冷,为了不让大臣和皇帝吃冷锅冷饭,御厨们就把火锅作为主菜,随吃随加,方便至极。
万事都准备好了,但还有一点疑惑,那就是古人拿什么酱料来蘸菜。
答案也很明显:葱酱和蒜泥酱。
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大葱和大蒜从遥远的西域传到了中原地区,当时的两种蔬菜非常辣,无法直接入菜,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捣碎放在小碗里,涮火锅的时候蘸着吃。
晋代的陶渊明喜欢用新鲜菊花捣碎成酱蘸火锅,不过这不是主流吃法,属于陶渊明本人的个人口味。
到了明清时期,辣椒从美洲传到了中国,有了这玩意儿的加持,古人吃火锅的行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明代正德皇帝和万历皇帝就很喜欢吃火锅,后者更是因为每天吃火锅又不锻炼,因此特别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乾隆在乾清宫用火锅和手切羊肉宴请宗室和大臣,最多的一次办了五百三十多桌火锅。
嘉庆帝作为乾隆最宠爱的一个孩子,更是喜欢吃火锅,他登基当天办了一千五百多桌火锅,宴请朝廷里所有的官员。
火锅作为一种存续了太久太久的烹饪方式,它的文化意义可能就是古今的吃货们,穿越时空追求美食的共同乐趣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