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齐鲁味道十三道春节美食,彰显博山菜魅力
TUhjnbcbe - 2024/4/5 23:22:00

本期作者:邵伟姚秀祥李君王化龙唐峰曹月芹付瑞花杨凤莲兰花赵锦为

“懒人豆腐”香满口

文/邵伟

春节即将到来,甘美肥腻的食物估计大家会吃不少。春节后,让肠胃轻松一下,是挺美的一件事。我推荐一道我家每年春节后必须安排的,简单又可口的菜肴“懒人豆腐”,等佳节过后,大家可以试着制作品尝。

为什么冠名“懒人”,大家看看我的制作过程就明白了。清晨买早餐顺便买一斤半豆腐回来。中午将豆腐切成麻将块,锅内放冷水,豆腐块一起下锅。滚上两个滚头捞出码到盘里。将春节剩下的坚果,比如五香花生、盐焗腰果、开心果、松子、葵花籽等一起放进蒜臼中研一下(颗粒大小根据自己的口感),干红辣椒一个撕碎,青尖椒和圆椒各一只,香菜一棵。炒锅放油、放少许盐,七成热时放入蒜片爆香,关火。趁着油温放进干红辣椒(注意辣椒籽不要糊锅),翻炒后先将这些油淋到豆腐上。锅内再放油,煸炒两种青椒,待它们有四、五成熟的时候,倒入生抽酱油和少许面酱加纯净水调好的汁,稍稍烧开,关火。香菜切成半寸段与臼内的果仁一起放在豆腐上面,再将热的酱油面酱汁浇上,一道可口的菜肴就成了。

豆腐的温热和酱汁等的香气充分融合,一碗米饭或者一个千层火烧下饭,美味妙不可言。

爷爷的"炒苤蓝丝"

文/姚秀祥

作为老博山人,家里人基本都会做几道有自己家庭味道的"博山菜"。

我最难忘的是年以前爷爷做的炒苤蓝丝,远远的就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很馋人。爷爷把苤蓝菜洗净去皮,用刀切成细丝,辅料是鸡胸肉、木耳、大海米、去皮花生、大青豆、汁汤。佐料是葱姜丝、盐、味精、香油。记得爷爷说过做这道菜有几个关键:首先必须用香油炒,其次要掌握火候,苤蓝丝不能熟过了,另外必须用"汁汤"。爷爷是合作饭店出身,他做饭、做菜有个脾气,东西不全他不做。爷爷那个年代,别的不说,香油就很稀罕买,更稀罕用,做个汤菜也就用一滴两滴的。只有过年的时候,爷爷做这一盆炒苤蓝丝,就把家里那点香油都用上还不够呢。但是那种远远就闻着喷香,吃着又脆又香又舒服的炒苤蓝丝,爷爷去世以后再也没有人做出来过,更没再吃出那种感觉!

博山是前清衙门府地,传承下来的地方特色美食,确实很讲究、很地道,这里更是被考证为鲁菜发源地。写这样的美食文章,算是对老人和过去的回忆,也是保存博山味道的有效记载!

年夜饭里的“小甜蜜”

文/李君

过年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吃到很多传统的博山菜,因为家里有一个会做饭的妈妈。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妈妈总是在厨房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要绞肉馅,要吊鸡蛋饼,要炒春卷馅,炒豆腐箱馅。厨房里会传来一阵阵的香味。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把豆腐箱里的豆腐挖出来,再把豆腐箱馅塞进去,另外还有我最喜欢做的事情,铺甜饭的碗底,可以边吃枣边干活。

妈妈做的甜饭,虽然没有外面的花样多,但是它的味道却是最好的。用到的食材也是最简单的,一般碗底就用花生,枣,枸杞铺就而成。碗,最好是选用弧型的圆碗,先把枸杞铺在碗中央,铺成一朵绽放的小红花,然后把去了枣核的枣肉展平,顺着枸杞往上铺一圈儿,再把花生掰成两半,竖着在枣的上方铺一圈儿,如此重复,一圈枣一圈花生,这样一个碗底就完成了。这时妈妈就在焗米了,先烧一锅水,水开后把淘好的糯米下进去,煮十几分钟后把米捞出来放到一块大的笼布上,再另起锅,用笼布包紧糯米,放到锅里蒸十几分钟。蒸好后,就把糯米倒进一个大盆里,这时候米就非常的粘了,妈妈先撒一些糖,用手沾了香油,去揉这块糯米团,这也是甜饭好吃与否的一个步骤,也特别耗力气,等糯米团揉到劲道后,就把他们分成几等份,放到铺好底的碗里,用香油蘸着把糯米铺平。这样一碗甜饭就做好了,把碗倒扣过来,很轻松的取下碗来,放到窗户外面,用保鲜膜包上,自然放凉。这样的甜饭可以存放在冰箱里。等到吃的时候,把它重新放回碗里,上锅蒸十几分钟,蒸透后取出,倒扣在汤盘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浇汁就要出场了,熬糖做浇汁是非常考验厨艺的。炒锅里放少许油,油温后放入糖,小火慢慢的熬,等到冒出黄色的小泡时,就赶紧倒入热水,然后用勺子搅匀,糖全部化开后汤底就呈现亮红色,把淀粉水再倒进去,汤汁就会变得很浓稠,香香甜甜的味道飘来。把熬好的汤汁浇到甜饭上,这样一道传统的博山菜就做好了。

妈妈做的甜饭,虽然样子不花哨,但每道工序都认真仔细,特别是手工捶捣,把糯米的软糯充分释放出来。妈妈把对新一年的期盼都做进了每道菜里,比起外面卖的年夜饭,更能吃出满满的爱。

博山甜饭因为造型喜庆,口味甘甜,都会作为年夜饭的收尾,预示着来年会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学做功夫菜“沤底干贝”

文/王化龙

鲁菜之乡是在淄博旅游城市博山,博山的功夫菜又在鲁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菜香挡不住食客,不管你是大店还是偏僻的小店。

让美味入口是博山人的嗜好,从舌尖上体会它的做工,就能演绎成自家厨房的保留作品。

1/备料:

干的笋干提前发泡好切片(注做法)。

上好的干贝用温水泡几次以干贝涨身、盐头略轻为准,顺碗底碗边往上平摊(一碗最少30—40个干贝)备用。

干净的小海米温水冲泡2-3次,略有盐头为宜,控水待用。

香菇(自创添加)洗净切片(别太薄)。葱姜末(多一点)和净五花肉丝加发泡穿过水的木耳丝备用。

2/炒制

锅内放适量鲁花花生油(正规是香油),烧热(刚起烟),先放入海米(去腥),后放五花肉丝翻炒,加葱姜末炒香,再把笋片和香菇片、木耳丝入锅大火翻炒,后加海天生抽,少许盐、料酒、白糖调味,再加1-2勺高汤(或泡海米的汤)烧开后出锅。

3/下溜锅

将炒料放到盛好干贝的碗中,下溜锅蒸20分钟后停火,把蒸碗倒扣在汤盘内待用。

4/开汤

将蒸碗内的汤汁篦入锅中,再加高汤(或水)烧开,点少许生抽(老抽)调色,加胡椒粉,盐、香油、麻油、糖提香,放味精后立马出锅,开好的汤汁倒入汤盘内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南方笋干的清香,北方海鲜的鲜香,博山人用肉香与之完美融合,用功夫和创意打造出舌尖上的美味。

我每年春节前都尝试做上几碗,招待或家宴用。

博山的帅哥也好,美女也罢,除了干净利索,还会做饭,其长辈更是炉火纯青,不但会品、会吃、还会做各式各样的菜肴。

谁和博山人喜结良缘,定居在美丽山城,那你们可就福气满满了——会吃一辈子的好饭,且会留恋于博山的各地美景和清新优雅的家庭环境!

笋干的发泡法:

温水泡1-2天,小火煮(电磁炉)4-5小时,以能切成薄片为准,用猪油搓笋片使之润滑,温水再发12小时,最后用开水(过水)穿透,捞出,冷水浸泡待用,此发好的笋片与鲜猪肉是绝配,会衍生出多道美味。

“稀罕食材”浸香的年夜饭

文/邵伟

小时候每年进了腊月,妈妈总会把两个罩着白色塑料布的大花盆搬到靠近火炉的地方。我们这些孩子对着它开始了对美味的期待。

我妈是地道的博山人,从她家族的传承里,在她自我赋予的意义里,年夜饭是需要费心、倾心,更是需要有仪式感的。于是,从腊八日腌上博山人年夜饭配饺子吃的“腊八蒜”之后,我家的美食制作也就全面上线了。而妈妈精心呵护的这两棵植物,就是为年夜饭里那道春卷和豆腐箱(做春卷剩下,才可以放)预备的香椿芽。那时,没有冰箱也没有大棚种植,几缕调味用的香椿芽极其珍贵。家庭主妇们万事都喜欢动脑筋,亲力亲为,将一些不可能变为可能。买不到,那就自己精心培育吧,只为让年夜饭里添上春天的气息,添上这种老博山的味道。

我们也积极配合,每天都观察塑料布上自凝的小水珠,发现水珠少了,就趁中午暖和的时候揭开小口浇透水、通通风,还得注意挪动它们保持光照。在大家共同的养护下,这两棵香椿树苗也不负众望,总能在小年前吐出几缕黄中透绿的小芽儿供我们采食,虽然只是少少的几根枝叶,也让我们雀跃不已。

到现在我也不会制作春卷皮,因为从来都是父母和哥哥一起忙美食,我和姐姐忙家庭卫生。看着妈妈把自己家的鸡下的蛋打到碗里,再加少量的淀粉,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搅,搅得均匀起了泡,就用小刷子在炒勺里涂上一层油,高高举起盛着蛋液的碗,让蛋液形成一条线,转着圈倒进炒勺里,迅速转动。这时,炉内的火是经过调整的,不大不小,火眼散布均匀,避免糊了。一个颠勺后,薄薄的一张鸡蛋饼带着四溢的香气就倒在了平盘里。

春卷的配料妈妈也是按照我们这些小孩的口味准备的,首先是肥瘦相间的肉,切成细丝,用博山酱油炒香、还有水发笋片、海米、木耳、一点嫩嫩的香椿芽。那时肉是凭票购买,自然是稀罕的很,笋片是那种叫玉兰片的嫩笋干,一般是装在门市部的玻璃大瓶子里,平时根本不舍得买,海米、木耳需要找亲戚、朋友帮忙购买,而且这些食材价格高,爸爸小心的把它们妥当收藏好,只等这顿年夜饭。也许,这些食材别人家里也会预备,但是唯有这独一份的鲜香椿芽就不是每家都有的了。

除夕夜,妈妈开始制作春卷,我们围坐桌边,伸着脖子看妈妈操作。妈妈把馅料用筷子夹起,放在蛋饼一边,就开始卷。快卷完时,在蛋饼的另一边抹上稠一些的生粉水粘住口,再把蛋卷全身涂抹一遍。爸爸已经将油锅里的油烧热了,一整条春卷放进去就开始炸。等一边炸定了型,再用筷子翻动炸另一边,直到金黄酥脆后,放到菜板上,听着刀切下去发出的脆响,等待爸爸将它们切成寸长的段,调一碗用酱油、醋、胡椒粉和蒜黄搭配的蘸水,这道散发着独特香气的美食我们就可以趁热食用了。

现在,每年去饭店预定年夜饭时,总会叮嘱一句,春卷里请一定放些鲜香椿芽。我也希望,我已年迈的父母,每年的年夜饭里不再缺少新鲜的香椿芽。

是啊,鲜香椿芽早已不再稀罕,稀罕的是岁月深处年夜饭里那些无价的亲情,那些永远不能回头的青春年华。

“金箱”相伴童年的年夜饭

文/唐峰

童年的记忆是最深的,旧时光中那些回忆里的片段和回忆里的人,是一扇关不紧的门。

如果爷爷健在,孩子们也能品尝到那独特配方馅料的正宗博山唐家豆腐箱了。去年春节去淄博师专看望与爷爷同龄,一块生活过多年的九十七岁高龄的高兆言爷爷时,虽是高龄仍然清楚的回忆着爷爷做博山菜的厨艺!

爷爷已经走了十多年了,个子不高的爷爷算是手巧之人,舞狮引狮,敲锣打鼓,样样精通,更保守的是爷爷的厨艺,记得只有每年春节时才是爷爷展示技艺的时候。童年的寒假没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也没有手机的陪伴,寒冬多半的时间是坐在爷爷的热炕头,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和家族里的往事。

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我们堂兄姐妹五个都早早的跑到爷爷屋里,等着下油锅炸年货,各有分工打下手。我最小一般都是观看的多,操作的少。只有做豆腐箱时爷爷才让我实践帮忙。从选料到制作爷爷都有讲究。挖上一大瓢黄豆(爷爷家的葫芦瓢有大小不一的几个)换回豆腐,放置一上午时间,控去浆水,豆腐箱的制作算是开始了!

先把豆腐切成长6厘米长左右,宽高3厘米左右的方块,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再在长方形的一面切开厚5毫米左右的面皮,一侧不要切断,当箱盖使用。挖出箱内的豆腐,把豆腐切成豆粒大小,起锅烧油炒制金黄。把海米木耳用温水泡好切碎,葱、姜切末,香菜根洗净切末,猪肉切碎。起锅烧油,把肉末煸炒至六成熟,加入木耳,海米,香菜根竹笋末、葱姜末,炒好的豆腐,加入酱油、炒制八成熟,加入少许精盐拌均匀,倒入盘中待用。

把调好的馅料装入箱内,盖好盖,摆入盘中,再放到锅中蒸10分钟左右即可。再次起锅烧油,加入木耳、胡萝卜丁、醋、香菇丁。加入味精,勾流水芡浇汁即可,(那个年代春节没有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现在可以加上西红柿、黄瓜,一块炒汤浇汁。可口的豆腐箱就完成了。

每次爷爷把做好豆腐箱给我们每人分两个,剩余的埋到雪堆中冷藏,待春节后招待客人用,往来的亲戚串完门后,剩余的豆腐箱我们再分一遍,就吃得干干净净了。要等到来年才能再吃到爷爷亲手做的“金箱”。

虽然长期居住在博山,博山豆腐箱几乎每个餐馆都能做出这道代表博山菜系的豆腐箱,那种记忆中的家的味道的豆腐箱却再也品尝不到了!虽然跟随爷爷学习了多年,也做不出童年时光爷爷做的味道了!

我家过年的花饽饽

文/曹月芹

我老家是胶东的。过年的时候,按照习俗,妈妈一定要蒸一锅具有胶东特色的花饽饽。她时常是一边制作一边对围着她转的我说:“过年就要红红火火,发面饽饽寓意着发达兴旺”。

现在,妈妈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可是和面揉制都是她亲自动手,三下五除二手光、面光、盆光,一个大小正好、软硬适合的白面团就妥妥的呈现在面前。

等待面团醒发好,妈妈把面团放到案板上,这才有了我插手的份儿。如今的我,还是跟小时候一样,早早就洗好手,把袖子挽得老高,兴奋地等待着跟老妈一起做花饽饽。有时候,老妈也会安排我做一些准备工作。譬如把大红枣洗干净,放在碗里备用,有时还需要用剪刀把红枣剪成条状。还要找一些红豆、黑豆,扁豆洗干净放在小碗里备用。

等着妈妈把面团再次揉压,然后根据妈妈要做的花饽饽的形状分成大小不等的面剂子。春节做的花饽饽都是有美好寓意的。期盼着“年年有余”,妈妈定是要做一对面鲤鱼的。而且,这一对鱼的尾巴是相对的。妈妈把面团先搓着圆柱状,然后慢慢修饰着鱼的身形,捏出鱼头,鱼身子,压出扁扁的鱼尾巴。然后,再用扁豆种子给鱼当眼睛,用剪刀剪出鱼嘴,在鱼嘴里塞上一块红枣条儿。然后用一个小碗的碗沿在鱼身上轻轻地压上“鱼鳞”。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儿就做好了。看着妈妈做的也不难,可是自己试了几次,做出来我女儿说像泥鳅。我怎么就没有妈妈那双巧手呢。

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枣饽饽也是过年的必备品。这个做起来比较简单。就是把面团揉成圆圆的馒头,然后在上面嵌上备好的红枣就是。红白相间的枣饽饽甚是喜庆。做枣饽饽,妈妈要求把面反复多揉几遍,说是这样蒸出来的饽饽格外香。每当我跟妈妈一人一个小面剂子,一边揉一边就又能听她一遍一遍回忆她小时候的情形:“我们小时候啊,过年白面也不够吃啊,那时候走亲戚就是蒸几个饽饽拿着。去了亲戚家,人家也不舍得留下,就把自家蒸的饽饽换一下再回礼。日子都艰难,大家都互相体谅着,一篮子饽饽就这么在亲戚家循环着。一正月下来,实在是不像样了,一家人才舍得切开了,一人份一小块。还要尽量留着给老人孩子吃。有一年家里实在困难,实在是没有足够的面粉蒸白面饽饽了,你姥姥就想出了用玉米面做成饽饽形状,然后外面又给它做个白面皮充当白面饽饽…….”那段贫困的经历让妈妈用一生去回忆,同时也总是不忘了教育我们要感恩,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做花饽饽最开心的是,妈妈还会用面团给我和弟弟做成小鸡、小老鼠、小刺猬的样子。这时候,那些红豆、黑豆就成了这些小动物的眼睛。偶尔也会用花椒粒当眼睛。总之,老妈的巧手总是能给一家人带来满满的欢喜。

妈妈做花饽饽唯一的遗憾就是,家里没有胶东的那种大灶台,没有那种大大的铁锅。所以,妈妈做的花饽饽都是缩减版。老家的大饽饽有的跟西瓜一样大,而且花色更多一些。那天小姨家的表妹给妈妈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鲁味道十三道春节美食,彰显博山菜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