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北京文化寻常百姓过年菜和瞪眼儿食
TUhjnbcbe - 2024/4/24 17:31:00

谈起京味儿,绝少不了北京的胡同文化。而这些年京城大面积的拆迁建设,在所剩不多的胡同儿中,独家居住的四合院儿(即平常说的独门独院)已成凤毛麟角,非常之少绝大多数的宅院,包括保存完好的大、小四合院儿,都成了多家居住的大杂院儿。这里住着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寻常百姓,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平凡的生活实际上构成了胡同儿文化的核心,使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民以食为天。这里单说吃,说居住在大杂院儿里的寻常百姓,过年时做的年菜。

年年过年,年年如此。一进腊月门儿,过年的气氛就渐渐地浓了。喝了腊八粥,做好了腊八蒜,年禧已近在眼前。院儿里的街坊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杂院儿里门儿对门儿,屋挨屋,一家炖肉,满院儿飘香。过年了家家都做好的吃,可以想象,这香味儿得多浓郁啊。而且相互仿效、互通有无是大杂院儿的一个特点。例如,我家做了什么差样儿的了,送给邻里们尝一尝,而别人家有什么好吃的也给我家端过点儿来,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太大,只是人口的多少问题。

人口少、生活宽裕一些;如果家里孩子多且都很小,日子就过得紧巴点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买东西不是要票就是凭本儿。过年时拿购货本儿,每人供应2两瓜子、半斤花生,5斤富强粉,一两香油。人头份儿,大家都一样,人人平等。人们的心里都特平衡。在过年菜上基本套路也是一样的。大都是蒸几锅点上红点儿的馒头、豆包、枣儿饼等,存放在室外的一个小面缸里,这样可以吃几天。再炸点儿排叉、素丸子等。当然炖肉和大馅儿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米粉肉、侉炖鱼等。

再有就是北京人喜欢吃的豆儿酱、辣菜和炒咸什。豆儿酱,我家每年都做不少,不仅过年时吃,整整一个冬天都以它作为主要菜肴,吃完了就做。吃着也很方便,不用加热,凉着吃,就馒头、米饭,当下酒菜,味道极好。做法也很简单:锅里放入水,搁上花椒、大料、葱、姜、酱油等作料,待水快开时搁上切好的猪肉皮(猪肉皮可使其凝固成冻儿)。煮至七八成熟,搁上盐、味精,再放入切成丁块儿的胡萝卜、豆腐千儿和泡好了的黄豆。熬熟后晾凉,就凝固成冻儿了。那会儿没有冰箱,将豆儿酱放在院儿里,吃时铲一小块放入盘中,口感很好,老少咸宜。所谓辣菜,其实不是用辣椒做的。

《素食说略》载:“芥圪瘩即芥菜的根。切薄片,以滚水微煮放净坛中,加煮烂黄豆,生萝卜丝、酌加盐,卦严二三日,取开食之,甚辛烈。”说得很清楚了,用水疙瘩切成薄片,煮熟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带盖儿的容器中。将大红色的卞萝卜擦成丝儿,盖在切好的疙瘩片上,浇上煮疙瘩的原汤,放入煮好的黄豆(不搁黄豆也可),盖好封严,两三天即可。吃时辛辣钻鼻,通七窍、去燥火。若再佐以酱油、醋、点上香油,味道更佳。老北京传统的炒咸什这个菜,是把胡萝卜腌好了的水疙瘩、青笋(莴笋)、豆泡儿、白豆腐干儿,此乃五种颜色,将其切成细丝儿,锅内放油,用葱、姜炝锅儿,放入这五种丝儿炒熟,搁盐味精,点上香油,再撒上炒熟了的白芝麻,炒咸什就做好了。

此菜五彩缤纷香甜爽口,色、香、味俱佳,宜凉吃。以上这三种菜,实际上都是凉菜,是从前京城的寻常百姓过年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过年了也要给孩子们添置新衣服,买些花炮和玩具,也要让他们吃到爱吃的饭菜。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北京人是很会吃,也很讲究吃的。瞪眼儿食旧京时在天桥儿及土地庙、护国寺等庙会上常能看到有卖瞪眼儿食的。卖者从肉市上买回一些筋头巴脑儿的碎肉,有的皮上还带着黑乎乎的猪毛。回家用刀切巴切巴,放在锅里抓上把盐,再放点花椒、大料等作料,在火上煮。

卖时挑着担子,一头儿是锅,另一头儿是个小火炉,专往劳动人民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去卖。说句糙话,这种吃食是专门卖给穷苦人的。卖主儿把挑子放在一个适当的地方,把锅往小火炉上一放,热气腾腾,闻着还挺香,立马儿来了吃主儿。他们往地上一蹲,一手拿着锅饼或玉米面的贴饼子、窝头等,一手拿着筷子从锅里夹肉吃,是以吃几块儿肉来计算,先吃后给钱。若是一个人吃,好记,吃了几块儿一看就知道。

有那么三几个人同时吃,这账就不好算了。起先常为此发生口角。后来卖主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按照吃主儿所蹲的位置,用铜钱儿在锅盖上打码儿。卖主儿目不转睛地瞪着眼,谁从锅里夹了一块肉,就用铜钱儿打一个码儿,以铜钱儿多少来计算价钱。吃主儿吃多长时间,卖主儿就一直瞪着眼盯着,瞪眼食由此得名。由于这种吃食很不卫生,互不相识者都拿着筷子在一个锅里夹肉,容易得传染病。吃主儿也仅限于穷苦人,有钱人对此不屑一顾。这种瞪眼食在京城没有多久就销声匿迹,从而鲜为人知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北京文化寻常百姓过年菜和瞪眼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