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豆,就会想起小时候是吃豆腐长大的,在80年代,农村的生活不是十分富裕,豆腐是用自家种的大豆加工而成,挺好吃的,有时候也用大豆和一些肉类一起煮,所以,每次说起大豆,都有着满满的儿时记忆。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的是黄色的大豆,我们通常叫它黄豆。在印象中,有时候跟爸爸妈妈到地里种黄豆,他们将开垦好的土地,挖上一个一个的小坑,我就在每个坑里放上3至5粒黄豆种子,爸爸妈妈在上面放上一些肥料后,就盖上泥土。期间要进行浇水,除草,除虫等的一些田间管理。
黄豆的植株大约有50到90cm高,茎比较粗壮,是直立生长的,叶柄有点长,结到荚果有点肥大,有一点弯曲状,是下垂生长的。黄豆就生长在豆荚里面,一个豆荚中有2一5粒种子。
黄豆快要成熟的时候,要经常到地里看一看,生长过程中,植株是全绿状态的。叶片变黄后,还有一部分已经自然掉在地上,就是收割的时候。
黄豆要及时收割的,成熟时,叶片会变黄后自然掉下来,荚果也是挺饱满的了,那时是比较炎热的天气,如果再晒上几天,豆荚会自然裂开,里面的黄豆就会掉在地上。
收割黄豆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挑着箩筐,将整棵黄豆植株用镰刀割下来,挑回家后,放在水泥地上晾晒。
植株和豆荚上长满了短短的硬毛,经过太阳光晒后,蒸发了水分,硬毛会自然脱落,豆荚也会自然裂开,里面的黄豆会掉出来。黄豆植株是一排一排的,薄薄一层那样子平铺在地上晾晒的,如果遇上下雨天气,收起来时比较方便。如果是中午的强太阳光照射,有些豆荚裂开时会发出“啪”的响声,黄豆是从里面弹出来的那种感觉,有些是向上弹出来,然后再掉在地上的。
为了可以让豆荚里面的黄豆快点出来,可以一边晒着,隔上一会,人就在上面走一走,有些豆荚被踩后会裂开,也可以拿着棍子在上面敲打。不过,如果是用棍子敲打,要蹲在逆风处,因为敲打时,一些毛毛会飘起来,有些也会随风飘动,毛毛粘在皮肤上,有可能会痒。所以呢,小时候,爸爸妈妈只安排我在上面踩一踩,没有叫我用棍子敲打黄豆,不想让毛毛粘在我皮肤上。
植株上的黄豆全部掉在地上后,那些枝茎就可以放在柴火灶里烧。用扫把将黄豆扫在一起,装在簸箕里,因为黄豆里带有许多的毛毛,不过毛毛挺轻的,放在簸箕里,对着风口抛起来,风就会把毛毛吹走,黄豆抛起后还是会掉落在簸箕里。
刚刚长饱满的荚果,可以手工捏开豆荚取出黄豆,不过那时是绿色的,呈椭圆形,水分比较多,煮一下会变软,就可以吃了。自然成熟,经过太阳光照射裂开的豆荚,里面的黄豆带有点黄色,表皮光滑,有点硬,还是有许多水分的。
晾晒黄豆的过程中,要观察好天气,不要让雨水淋着,如果黄豆被雨水淋了,吸收了水分后会膨胀,再晒干后,表皮会皱皱的,如果是留着自己吃的,没什么影响,如果是打算卖给别人的,会影响质量。
小时候家里种的黄豆,是自然生长成熟的,有些豆荚里有虫子在吃豆豆,所以有些黄豆只剩下半粒或者一小部分,有些也有虫子咬过的痕迹。黄豆晒干后,我们会进行挑选,将一些有缺口的挑出来,先吃这些,虽然有一点缺陷,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完整的黄豆,就用罐子贮藏起来,晒得足够干的,可以贮存一年左右。
我小时候是吃着大豆长大的,觉得挺好吃,长大以后,知道了它的营养挺丰富的,富含蛋白质,所以经常用来做豆浆。
长大之后,到了大城市上班,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妈妈做的大豆食物和豆腐了,不过还是会经常用爸爸妈妈种的黄豆来做豆浆,喝着豆浆,可以感受爸爸妈妈的爱。每次说起大豆,想起儿时跟着爸爸妈妈收割时的情形,还有晒黄豆的经过,幸福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