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7/28 16:55:00
「本文来源:泰州晚报」庭院里的中秋月光□柏红秀儿时的中秋,我总觉得那月亮就像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样子大大的,看上去软软的。每逢此时,我便成了一个小忙人。正值农村收获的季节,稻子要割,黄豆要收。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亩地,要收就得一下子全部收好。割好收好还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把它们全部运回自家的院子里。脱下来的稻子和打下来的豆子,白天要翻晒,晚上还要收拢好给盖上塑料薄膜,以防被露水或雨水打湿发霉。家家都要忙,根本就找不到帮手。越是临近中秋佳节,大人们就越忙碌且忧虑重重。这时,孩子们便成了他们的小帮手,上学之余便忙碌在田头灶前。自从发现我会打酱油,妈妈便会把买东西的使命交给我。中秋节前一两天,妈妈会站在一个小凳子上,从一只很高的柜子底拿出一只大的牛皮票夹,从里面拿出十块钱,吩咐我到村里的小店买月饼。她反复叮嘱我要跟店主好好地还价,不能要多少就给多少。拿到钱以后,我便满心欢喜地就答应下来。其实,我心里十分明白,在那个物稀为贵的时代,卖月饼的附近几个村独此一家,店主怎么可能会让价呢?更不可能给年纪极小的我让价。之所以很爽快地答应,是因为不想让忙得饭都顾不上吃的妈妈不开心。通常过节只能买得起一包月饼,八只左右,它们用油纸简单地包裹着,是极甜极硬的那种。家里兄姐四个再加上父母,划下来一个人也就只能吃上一两只。剩下来的钱,还要用来买蜡烛和鞭炮。鞭炮自然只能挑小的买,也只能买几只。我一般不会提前去购买这些,因为那时家家要去买,价格特别贵。我会在中秋节前一天或当天去买,这时店主可能会担心卖不掉而稍微让点儿价格。无论生活多么贫穷,过节时大人都会想方设法地弄点儿惊喜。平时家里只能吃蔬菜。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桌子上才会出现点儿猪肉。但是这天却不同,妈妈会在大清早悄悄地走近鸡窝,从里面挑一只不能生蛋的老母鸡来宰杀,然后把它放在锅里炖汤。到了晚上,在汤里面加上几把粉丝,再放点儿小青菜,大家就可以围在一起吃上美滋滋的粉丝鸡汤。美味的晚餐结束后,妈妈便安排我们兄妹一起去“敬月光”,就是向月亮老人致敬,感谢他带来光明和丰收。我们会搬上一张小方桌,在上面摆上月饼,以及煮熟的菱角、花生和毛豆荚。后面的三样都是当季的美食,代表着丰收。当时这些都不需要买,去河里采点儿菱角,到地里挖点儿花生,再去房前屋后拔几棵豆子,一切就OK了。万一差哪样,邻居也会热心地送点儿过来。摆好这些美食以后,还要点上蜡烛烧上香,好让月亮老人看到,还要放鞭炮,好把内心的感谢之情表达出来。鞭炮本来应当由家中男子负责点燃的。可父亲常常忙得不能及时回家,而哥哥对此又极不感兴趣,姐姐们又不敢点,这样的重任于是便落到了最小的我身上。对于放鞭炮这样的差事,我是极喜欢的。敢于点燃它,对一个小孩来说,是极需要勇气的,这显然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差事。而且一旦点燃,它们便会立马升到空中,放出光发出声来,让人无比兴奋。最关键的是,家人会一直在旁边投来赞许的目光。夜深时分,仰头看着当空的皓月,低头看着在风中摇曳的烛光,再听到家人的谈笑风生,我会欢喜地觉得这个世界是圆圆的,明亮而永恒。妈妈会让我们许愿,说月亮老人最智慧,最懂人心。那时,我能想到的唯一愿望就是来年能够买得起更多更好吃的月饼。后来,我长大了,日子也变好了。虽然我仍然是节日的小忙人,会去买月饼,会负责放鞭炮,可是却少了儿时的兴奋和快乐,因为两位姐姐结婚相继离开了家,哥哥又外出求学,考上大学后又留在了城里工作。月饼是多了好吃了,可是吃的人却少了。鞭炮是多了大了,可是看的人却少了。虽然空中鞭炮声久久地回响着,可心里却觉得空荡荡的。一家人在一起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很难再听见。面对眼前的一桌美食,父母眼里尽是落寞,这让我觉得家里的院子好大,天上的月光好白!再后来,我也外出求学了,家乡只剩下父母。我无从知晓那晚父母眼中落满院子的月光究竟是什么色彩。父亲离世后,老房子也拆迁了,母亲跟随哥哥到了异乡生活。没有了父亲,没有了老院子,也没有了一家人的佳节大团聚,自此我们只能各守一方共仰明月。每到此时,我又想起了儿时与店老板讨价还价时的勇敢,想起全家人一起吃粉丝鸡汤的快乐,想起点鞭炮时姐姐哥哥们给予的鼓励,想起我们围着母亲海阔天空畅聊时父亲眯着眼睛倾听时的笑脸,我还会想妈妈叫我们许愿的事儿。虽然老母亲不在身边,可我仍然会像儿时那样虔诚地许愿,只是心中的愿望再也不似儿时那样的简单。头顶那轮高悬的明月,怎么看都不会像儿时那样视它为一只又大又软的月饼。故乡的大院子,落满月光的中秋,成了我对家人团聚的永恒记忆。这段人生记忆,如此美好,犹如眼前夜空中的明月,将永不消失!-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