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也是一门学问。除了食物本身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外,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的不均衡摄入等都会导致“病从口入”,所以,饮食和寿命长短息息相关。
年2月,一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仅仅改变饮食,就有可能延长寿命;改变越早,寿命延长的将会越多,最多可以延长13年的预期寿命。即使是60岁才开始改变饮食的老年人,也能从中获益。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研究发现,如果从20岁开始,饮食中添加更多豆类、全谷物、坚果,更少红肉、加工肉类的优化饮食,则有望使预期寿命延长10年以上。其中可以使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2.9岁和10.6岁。
此外,研究还发现,即使在80岁时,改变饮食模式也有助于延长预期寿命。
“三加两减”:
改变这5种食物,对寿命影响大
0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增加某类食物食用量,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减少某类食物食用量,包括红肉、加工肉类、酒、盐、糖和油脂等,可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而在不同类型食物中,上述研究人员发现,豆类、全谷物、坚果、红肉和加工肉类,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更大。增加或减少某类食物,改善饮食,遵循更健康的饮食模式,可以对预期寿命产生良好影响。
增加豆类…
上述研究发现,由于多数人饮食中豆类缺乏或没有,因此增加饮食中的豆类对延长寿命的影响最为显著。
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发表指南指出,常见的豆类食物有大豆类(包括毛豆和豆腐)、其他豆类,扁豆、鹰嘴豆和豌豆等。这些植物性食物是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研究发现,摄入较高的豆类和坚果,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风险较低有关。
图片来源:pixabay
增加全谷物…
此外,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量也对延长寿命有益。
全谷物,如小麦、大麦、水稻、燕麦、黑麦、玉米、高粱、小米等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膳食纤维可与致癌物结合,吸收杂环胺类物质,改善肠道上皮组织增生,保持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有助于降低某些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预防多种疾病。
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由世界卫生组织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吃膳食纤维最少的人群相比,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15%,癌症死亡率降低13%。
增加坚果…
坚果当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富含的卵磷脂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补脑健脑的作用。因此像花生米、核桃仁、瓜子、大杏仁及松子、榛子等坚果都是很好的零食选择。此外,坚果当中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镁、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坚持适量食用有助于机体健康。
日常饮食中将坚果作为零食食用是非常好的选择,既能满足日常需求,又可以控制摄入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坚果时,最好不要选择穿上糖或盐的“外衣”的坚果,例如琥珀核桃仁、鱼皮花生、盐焗腰果等。此外,炒瓜子、炒花生虽然没有添加辅料,但因为油脂含量高,如果保存不当,受高温和高湿度的影响,容易变质,食用时一定要当心。
图片来源:pixabay
减少红肉、减少加工肉类…
过量食用红肉与心血管病、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相关,因此饮食中减少红肉、加工肉是延长寿命的重要一环。
年12月,发表在微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红肉之后,食物残渣进入肠道,肉碱被肠道细菌转化为三甲胺,三甲胺进入肝脏之后,被黄素单加氧酶氧化为三甲胺氧化物。其作用是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降解。因此,胆固醇就只能沉淀到动脉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加厚、硬化。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从年到年间,饮食与生活方式对消化道癌症风险的贡献一直在增加,研究人员预计它们还将会继续增加。红肉摄入量较高与BMI超标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并预计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的影响更大。
测一测
满足5条,才算好好吃饭
02
你有好好吃饭吗?专家列出了20条健康饮食“金标准”,如果你能达到12条,就算达标;如果在5条以下,就要提高警惕,尽快纠正。
图片来源:pixabay
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两餐间隔4~6小时…
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图片来源:pixabay
先吃爱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饭后别马上用脑…
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早饭吃热的…
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
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干主食。
图片来源:pixabay
饭后半小时再喝茶…
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
饭后半小时再喝茶,能促进消化吸收,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晚上别吃冷饮…
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饭后甜点要少吃…
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图片来源:pixabay
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其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的高一倍。
举例来说,深紫色茄子与浅绿色茄子,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紫甘蓝与卷心菜,紫薯与红薯、白薯,前者的营养价值都显著高于后者。
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
而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专家提醒,用1份动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长补短。
吃饭环境要安静…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
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就餐环境会使人的味觉变迟钝。专家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音乐做背景可以让人吃得更香。
别一个人吃饭…
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
此外多人一起吃饭,食品种类也多,每种吃一点容易达到营养平衡。
骨头汤加点醋…
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鸡蛋、骨汤、鱼虾、黄豆等。胃肠道的酸度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烹调食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
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多嚼硬的食物…
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图片来源:pixabay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专家建议,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少吃盐…
新版美国饮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毫克(约一茶匙)以内。
而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摄入食盐量应减少至毫克以内。
调味品别滥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仅会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气。
因此,在烹制食物时不要过度使用。
图片来源:pixabay
希望大家一起,吃好每天三顿饭,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