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非常普通的餐桌食材,也备受人们的喜爱,豆腐也可以做成各种菜肴,比如说麻婆豆腐、烧豆腐、家常豆腐、炖豆腐等等。豆腐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十分普遍,豆腐起源的时间约在东汉时期,由此可见,豆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豆腐的品种是越来越丰富,餐桌上可以见到各种豆制品的身影,常见的有南豆腐、北豆腐、内酯豆腐等,那么多豆腐品种都有什么优点呢?选择哪种豆腐更好呢?下面就聊一聊各种“豆腐”。
北豆腐是利用卤水作为凝固剂,可以让豆浆凝固成块,因此也被称为“卤水豆腐”。北豆腐颜色偏黄一些,口感略粗,所以又叫“老豆腐”。北豆腐中的主要营养素为蛋白质,含量为12.2%左右,钙和镁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南豆腐是利用石膏作为凝固剂,可以让豆浆凝固成块,因此也被称为“石膏豆腐”。南豆腐较北豆腐来说,颜色偏白一些,并且口感上也较嫩一些,经过实验检测分析,南豆腐含蛋白质约为6.2%(蛋白质含量仅为北豆腐的一半左右),而钙和镁分别是毫克和36毫克,和北豆腐比较来说也是偏少一些。
“内酯豆腐”是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加工出来的。内酯豆腐给人的感觉更嫩滑、细腻,是因为里面的含有的水分比南豆腐和北豆腐要多一些。内酯豆腐含蛋白质约5%,而钙、镁含量是比较低的。
对以上3种豆腐的营养成分的综合分析,建议首选北豆腐,其次是南豆腐,最后是内酯豆腐。但是为了避免吃腻了,可以经常换着种类吃。
除了以上的豆腐,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吃到其它的豆制品,比如说豆腐干、豆腐丝、豆皮、豆泡等等,但是,还有一些以豆腐的名义“招摇撞骗”的“伪君子”,他们的真实身份并不是“豆腐”,营养价值就更远远不及真正的豆腐了。
鱼豆腐大家对鱼豆腐并不陌生了,涮火锅、麻辣烫、麻辣香锅等等,以其弹嫩的口感,常常备受青睐,很多人也误以为,这小小的鱼豆腐,就是“鱼肉”和“豆腐”的结合,自然营养丰富了,但其实,它主要原料是鱼浆(但是鱼浆的来源和品质往往是令人堪忧的),可能含有非常少量的豆腐,这么一看,原来一直被骗了。
日本豆腐日本豆腐又被称为“玉子豆腐”或“鸡蛋豆腐”,很多人都吃过,口感非常嫩滑,颜值又高,它的主要原料是由鸡蛋、植物蛋白、鱼干或食用菌类熬制的鲜汤制作而成,但是里面没有一点豆类。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冒牌豆腐”。
千页豆腐千页豆腐也和豆制品似乎是沾亲带故,就是亲缘关系有点远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主要成分: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蛋清液等。这里面有大豆分离蛋白呀,那是不是说千页豆腐就是豆腐呢?但是实际是大豆分离蛋白就剩下了蛋白质的成分,而少了豆腐中的其它的很多营养成分。所以,要说它是豆腐是不合适的。其次作为千叶豆腐中主要的凝胶物质,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通常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因为加多了会影响到产品的口感,这么看来,千页豆腐里也没有多少大豆成分了。
杏仁豆腐杏仁以其香甜Q弹的口感备受喜爱。杏仁豆腐是货真价实的“杏仁+豆腐”吗?其实不然,原来杏仁豆腐也是个“伪豆腐”,看看杏仁豆腐里面都有啥,主要是杏仁、糖、奶或者奶粉等制成,根本不含黄豆成分,又添加了很多的琼脂等作为成型剂,所以虽然味美,但是不能多吃。
以上这4种“伪豆腐”可以偶尔适量吃点,但是可别作为补充豆制品的来源了,真正的豆制品家族那么庞大,可供我们选择的还是非常多的。另外,在选购豆腐的时候,也要当心,为了健康,3种豆腐不能买。
1.发黏的豆腐豆腐里面有丰富的蛋白质,很多细菌是非常喜欢这些蛋白质的,因为这些细菌可以利用蛋白质作为自我繁殖的养分,就好比是细菌的“粮食”。尤其是温度较高的时候。豆腐发黏了,说明已经被细菌感染,已经变质了,如果吃了这样的豆腐,很容易因为吃了这些细菌而引发腹痛等危险,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在购买了新鲜的豆腐,也要及时吃掉,以防豆腐变质。
2.过于白的豆腐正常的豆腐是黄白色或者是白色的,但是如果过于白的豆腐,就很可能是商家为了防止豆腐的变质而认为使用了甲醛等防腐剂,可想而知,常吃这样豆腐肯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3.味道不正常的豆腐我们在购买豆腐的时候,也可以闻一闻豆腐的味道,看看有没有异常的味道,如果有异常的味道,很可能是豆腐变质了或者添加了其它的东西,安全起见,这样的豆腐就不要买了。所谓病从口入,食品安全应该时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