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人类文明中最早诞生的艺术门类之一,它的一大特征是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字,让舞者通过肢体表达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与感受,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日前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著名青年舞蹈家*豆豆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舞出中国风”的艺术分享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尚处启蒙阶段的小朋友,还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舞蹈爱好者……
本场讲座由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之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推出。讲座中,*豆豆结合自身舞蹈表演及创作经历,主要介绍了《醉鼓》《秦俑*》《周朝六舞图》《梁祝》《庄周梦》和《保卫*河》这六部舞蹈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并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舞蹈演员成长为舞蹈编导以及舞蹈文化传播者的心路历程。
活动现场人气爆棚,许多观众席地而坐
作为青年舞蹈家,*豆豆的成就有目共睹,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一名善于学习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作型舞者,集编、导、演于一身。“跳舞和编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编舞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美感上,要进行理性创作。”念书时*豆豆曾有幸学习编舞,后来在著名作曲家谭盾的邀请下,他将甲骨文与舞蹈结合,探索民族文化之间的共通性,自编自演了《周朝六舞图》,首次展现出编舞才华。文字也可以“变成”舞蹈,有了这一发现后,*豆豆不断学习,并从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中寻找灵感。《梁祝》《庄周梦》等舞蹈作品的编排,正是他不断摸索与尝试后的成果。编排《庄周梦》时,他反复揣摩《逍遥游》的意境与内涵,并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甚至霹雳舞,来表现庄周的逍遥与自由,终获成功。
在编舞、跳舞过程中,*豆豆越来越觉得,舞蹈是一门展现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艺术,于是他身体力行,成为文化的传播者。群舞《保卫*河》中,在*河汹涌澎湃的舞台背景下,几百名战士围着以尖刀兵形象出现的*豆豆,为了提升舞台效果,从排练到演出,在“悬崖”边的他一直没用保险丝。在世界各地巡演《秦俑*》时,由于名额限制,他和同伴想出了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到哪里演出,就找当地的舞蹈演员伴舞。这么做,既保证了演出效果,又传播了中国舞。当他们离开后,当地舞蹈演员还能教其他人,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豆豆《秦俑*》《保卫*河》舞台照(来源于网络)
一名舞蹈演员的成功,离不开众人的支持与鼓舞。回忆起二十多年前跳《醉鼓》时的场景,*豆豆说:“舞蹈是一门需要合作的艺术。没有抬鼓的人,就没有‘鼓上跳舞的*豆豆’。”他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心怀感恩,虽已毕业多年,但依然记得当年帮忙抬鼓的哥哥们,并感谢学校的精心培养与老师的悉心指导。
不懈追求舞蹈艺术、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豆豆的这场讲座感染了现场所有人,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太震撼了,从没想到一个舞蹈家的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希望以后有机会看他的演出”“今天认识了舞蹈家*豆豆,而不是舞蹈明星*豆豆”“他不仅舞跳得好,更是德艺双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心潮澎湃的观众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讲座结束后,《成才与就业·职Campus》学生记者采访现场观众
(本文作者为陈伟平、徐玥、涂静,照片由凌焕钧、刘鑫豪、罗诣扬、陈旭东拍摄)
↓↓↓点击“阅读原文”,聆听本场讲座精彩片断
·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