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亲子共读,不仅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式,还是家长打开孩子心灵世界最重要的渠道。
为营造书香家庭氛围,丰富教师与子女文化生活,这个寒假,伍佑中学开展了“书香润泽心灵亲子共读经典”主题活动。该活动让老师与孩子在语言文字的纯净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在阅读经典中,在抒写读后感中,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感受读书的乐趣,继承弘扬优秀文化遗产。
这魅力无限的亲子共读之旅,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急走追*蝶,裹入洪流无处寻
——读三毛《稻草人手记》有感
语文组 潘彤彤
寒假里,大女儿的一项语文作业是写读后感,她选择了三毛的《稻草人手记》。此书是以三毛同名散文《稻草人手记》命名的一部散文集,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书信。作者以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婚后的平淡琐事以及感想。
我看了女儿写的读后感,她选择了其中一篇印象最深的散文《塑胶儿童》来写,其实这一篇,我的感慨也很深。
在《塑胶儿童》一文中,我们可以看见三毛、荷西(三毛丈夫,西班牙人)与他们下一代人之间的区别,两代人童年对比鲜明——
三毛的童年是:捉萤火虫,天天爬树,跟男生打架,挑水蛇,骑脚踏车,有一次上学路上还给个水牛追得半死,夏天好似从来不知道热,冬天总是为了不肯穿毛衣跟妈妈生气,那时候要忙的事情可真多。
荷西的童年是:上学的麦田里,成群的麻雀,哥哥拿了弹弓去打,追逐善跑的野兔,发现有一种草,发炎的伤口只要一抹就能好……荷西只要跌入童年的回忆里去,就很难爬得出来。只见他忽而仰天大笑,忽而手舞足蹈,忽而作势,忽而长啸。这样儿童剧的结局是把自己丢在床上,双手枕头,满意地叹了口气,沉醉在那份甜蜜而又带着几分怅然的情绪里去。
三毛弟弟的一对双生女儿的童年是:眼前寻常的月亮、难得一见的大海都比不上文具店里一块彩色塑胶垫板有兴趣;*昏散步时,草丛里数不清的狗尾巴草在微风里摇晃着,偶尔还有一两只白色的蝴蝶飘然而过,而孩子们只会站在路边喊“姑姑给我采一根,我也要一根狗尾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星系;忙做功课,忙挤校车,忙补习,仅有的一点空闲,连看看电视和漫画书也就不够用了。
荷西的外甥女们的童年是:在蓝灰色的山峦上,面对美丽的景色,车内的五个孩子鸦雀无声,他们埋头在漫画里;烤肉,生火,拾枯树枝,在三毛做来都是极有乐趣的事,但是这几个孩子悄悄耳语,抱着分到的漫画书毫不带劲地坐在石块上,四周清新的空气,野地荒原,蓝天白云,在他们都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甚而连活动的心情都没有了;户外野炊变成了负担,因为他们心心念着下午三点有电视长片,不想错过。
《塑胶儿童》的名称,也有资料写作《塑料儿童》,从文中可知:城市儿童长期脱离大自然,造成心灵脆弱,成为“塑料儿童”。她认为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从不对大自然的存在感兴趣,已经习惯用物质代言欢乐,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存。
看到此,不禁想到我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自然中长大,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子产品,唯一的电视机也是后来才出现的。我的童年乐趣也如荷西,一旦打开思想的闸门是无法关上的。大夏天跟哥哥去钓鱼,他钓鱼我捣乱;下午第一节课前,一群小伙伴跑到小树林里,爬树摘桑葚吃,直到牙齿酸倒了;捉青蛙蛤蟆去钓龙虾,或者去掏龙虾洞,有惊喜有惊吓,前者是一个洞里掏出几只大龙虾,后者是掏出蛇,一阵尖叫,作鸟兽散;清明前后,放学后立刻去土坡上、河水边拔茅针,这草是农村娃的“零食””,剥开就能吃,可惜我母亲不让吃,于是经常偷偷放书包里,回家铺在床下面,记得一次铺得满满的,但是很快忘记这件事了,等后来发现时,已经老得不像样了,原本可以吃的部分已经变成白絮状;去河边抓几只小蝌蚪,养在自家的窗台上,看着它们慢慢长腿,尾巴越来越短,可是它们总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印象中,母亲曾经带着我去田里捉龙虾,她扛着锹,我拎着桶,屁颠屁颠地跟在她后面……
母亲的童年,则带有时代的烙印,经历过历史上有名的三年自然灾害,因此回忆起来总是跟吃有关系。她说:螃蟹,如今卖得很贵,在我小时候,河边上爬得到处都是,走路都戳脚疼,带着背篓,一会儿就拾满一篓了,煮了一锅,也不是很好吃……
我先生口中的童年与我差不多,上学放学的路上就是天堂。野性、调皮是主色调。
我大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一半时间在奶奶家,那是乡下,一半时间在我们身边。其实我更喜欢她在乡下,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是天天在乡间跑来跑去,欢快得像头小鹿。丫头如今也很喜欢回老家,因为可以去河边用长柄舀子抓小鱼,可以挖荠菜,可以割油菜,在田埂上跑来跑去……读幼儿园、小学期间,有时间我也尽量陪着她观察身边植物变化,一起种*豆、绿豆、丝瓜、青椒、番茄,虽然是“草盛豆苗稀”,但是过程一个不少;培养她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为丫头捡过流浪猫、流浪狗,养过仓鼠;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利用假期带孩子去旅游,开拓视野……
但是,无论我怎么做,总还是觉得她的童年无法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因为时代变化了,我们那一代人,家长们正忙于生计,地里农活干不完,没有多少人关心孩子成绩,也没有辅导班一说,一切靠孩子自觉,因此才会出现孩子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不需要老师的课堂讲授和书本上的文字,孩子就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小手清晰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变化:春天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夏天荷花飘香,蛙鸣蝉叫;秋天处处丰收,气候凉爽;冬天动物冬眠,河水成冰。
女儿已经读初中了,感觉从初一开始,她的生活立刻发生变化,学习科目多,节奏快,有时候感觉疲于奔命,有点剩余时间不如去好好睡一觉。前几天听她说:我们教室的位置特别好,因为从窗口就可以一眼看见烂漫的樱花,真的像一幅画,让人心情愉悦。她在说的时候,眉飞色舞,一脸的欢喜。我听了既高兴又替她心酸,高兴她的高兴,心酸她能够感受到的春天之美就源于窗口的那棵树。如果她读高中,是不是连窗外的花开花落也没有心情欣赏了?
此时正值农历二月天,草青、桃红、柳绿、菜花*,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小时候学的几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些诗歌似乎写的就是我的童年,但是绝对不是我大女儿的童年,因为如今的儿童,“散学归来早”也是投入作业、兴趣班、课外资料刷题中,“东风”依旧,“纸鸢”易购,只是没有了时间自由,丢失了最宝贵的“忙趁”二字。
我的楼底下,有零星的油菜花,学校后门口十米远就有几大片*灿灿的油菜花,那是我童年的味道,因此我可以天天下班后带着刚满32个月的小女儿去菜花地里玩,看着蜜蜂嗡嗡叫,白色蝴蝶翩跹,小女儿总是惊得大呼小叫——不要走,等等我,我要抓住你!蜜蜂在她眼前采蜜,她却怕了,缩回了小手;蝴蝶飞得快,她又追不上,只留了她懊恼不已的身影……
“儿童急走追*蝶”的画面,在当今时代已经很难再遇见,如果出现了,“儿童”应该是我小女儿这样的年龄(还未上幼儿园),因为当今时代,教育内卷,剧场效应,每个家长、每个学龄儿童都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中,无处可逃。
我能做什么?趁小女儿还小,尽量多多感受自然的乐趣吧。
读《稻草人手记》有感
盐城市初级中学鹿鸣路校区
初二 王思彤
校 对:吴中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