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会客厅杨煜达中国历史上繁盛时代不都在
TUhjnbcbe - 2021/10/29 8:53:00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man/mipso_5112771.html

近日,有篇10万+的推文引得不少网友评论。

这篇推文的核心观点正如它的标题所示:象群北迁,降水线北移,大陆国家的盛世来了。

从大象北迁,看出国家盛世,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①大象喜温,它们北迁,是气温攀升的反映。

②研究温度和历史的关系,发现盛世往往出现在气温上升时期。

③全球变暖对我们这种北方干旱少雨的国家,有天大的好处。

“我们极有可能重现汉唐时期的气温,*河流域大量恢复植被,*河水重新清澈,整个北方降雨量大幅增长,大量的戈壁和沙漠变成宜居的土地,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农业实力和工业实力。”

这样的因果推断,准确吗?有无漏洞?

《文化会客厅》专访学者杨煜达,从历史地理角度权威解读:大象北迁,降水线北移,真的是大陆国家的利好吗?

专访学者

杨煜达

云南腾冲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气候重建与社会适应、边疆史地的研究工作。

大象迁移?气候变化

古气候变化导致大象迁移?

不是主要原因

历史时期,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长三角地区的湖州、上海马桥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过大象的遗存。在河南安阳、北京房山、山东地区发现的大象遗骨更多。

如今,大象活动区域收缩到了云南西南部,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迁只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亚洲象分布区域示意图(引自陈明勇等)

现在的大象生活在热带地区,但实际上它比较适宜于亚热带地区。大象的这种分布情况,就是一种抑制型分布。被什么抑制?人。

亚洲象是大型林栖动物,体型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和较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存活。但是人类的活动使得自然植被向人工植被转变,导致了人和象的冲突。庄稼人开垦农田,大象一旦进入,破坏力极强。如今,被大象破坏的作物可以获得国家赔偿,但在古代只能农户自己承担,所以不可避免地要驱逐大象。因此大象现在的分布,是人类不断压迫的结果。

大象迁移反映古气候变化?

一定程度上可以

大象是现代最大的陆栖动物,是处在生态链顶端的生物,其活动范围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环境的变化。

不过,虽然动物活动的轨迹可以是古气候推断的依据之一,特别是在地质时期的古气候重建中,在地层里发现的动植物化石、遗骨,可以较好地指示当时的气候环境,但对于这种证据,要科学使用,注意把握原则。

比如,一些研究没有区分野生物种和养殖物种,将之作为同一类型谈其环境条件,容易产生误差。

《乾隆皇帝洗象图》轴(图片来源:微故宫)

在古代,大象是宫廷重要的礼仪性动物,因此封建王朝都会要求南方地区进贡大象。到了清代,野生大象已经退缩到了云南部分地区,但北京仍然能够养殖。人工养殖的大象由于北京冬天的供暖措施得以存活下来,却不能说明当时北京的气候适宜大象的生存。

因此,利用历史时期动物的分布重建古气候,需要准确把握动物的环境适应性;需要使用动物群落(非单一种类的动物)、植物群落作为证据;需要注意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文明进程

气候变化决定文明进程?

气候是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和气候紧密相关。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整个历史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最后才到我们所生活的第四纪。

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气候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大幅振荡,年平均气温常有10°C以上的波动。在冰期,欧洲大陆的多数地区被冰川覆盖,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也十分寒冷,海岸线较现在低多米。人类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难以发展起来。而末次冰期以来,气温迅速回升,海平面升高,动植物开始繁茂,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人类文明逐步发展起来。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猛犸象死于突如其来的冰期。图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拍摄,展示的象是一只未成年的猛犸象幼象。(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上,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社会也需相应地作出改变。但是在早期时,人类并不一定能如此。因此,气候作为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对文明的发展影响极大。

需要注意的是,文明进程虽然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却不能理解为气候变化决定文明进程。在人类文明诞生、发展的数千年间,气候对其来说只是一种环境条件,它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挑战,但人却可以凭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适应这种变化。

当然,有适应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成功的文明或社会,总是适应成功的。比如,在15世纪初到19世纪末期的小冰期时期,欧洲人开始远航,建立起全球化市场,走向了工业化,确立了几百年来在全球文明中的领先位置。

中国历史上

最繁盛的时代都在温暖期?

也有反例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温暖期和寒冷期有明确的定义,但“最繁盛的时代”难以界定。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的是:冷期和暖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竺可桢先生在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把近五千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波动,大致分成了四个冷期和四个暖期。近两千多年来,其对应到朝代,即为↓

汉代→暖

魏晋南北朝→冷

隋唐→暖

两宋以来→冷

后来,学术界修正了竺可桢先生的观点,一般认为,隋唐前期偏暖,后期偏冷,11-14世纪的宋到元初,则存在一个中世纪暖期。

有学者统计发现:中国历史上记载的31个盛世,有21个发生在温暖或相对偏暖的时期,只有5个发生在冷期;15次王朝更迭,有11次出现在冷期或相对寒冷的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为“冷抑暖扬”。

(图片来源:学点智库)

“冷抑暖扬”客观存在。因为暖期气候总体有利于农业生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冷期增加了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调控危机的能力降低。

同时,与暖期相伴的社会经济发展,常常带来人口的膨胀,增加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再遭遇气候变冷、降水减少,更容易导致人地关系的失衡。

但是,气候只是一种环境条件,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的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比如,明末的大混乱和清代的康乾盛世前期,都处于小冰期最冷的时候,但明代就混乱至极,康熙时期却达成了统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气候变暖?国家盛世

气候变暖能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问题?

夸张了

近年来,西北*土高原地区的植被有所恢复,沙漠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与近年来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多有较大关系,但其他因素也不可忽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固沙育林、育草,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环境压力。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用稻草压沙。(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一些舆论认为,西北降水的增多会解决西北的干旱问题乃至沙漠问题,这是夸大了当前气候变暖的作用。

气候变暖对我们是利好吗?

上海可能就要到海底了

气候变暖使得西北局部地区降水增加,但是在降水没有增加的区域,气温增高导致蒸发增加,反而会加剧区域内的干旱情况。同时,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加,这虽然在短期内对干旱区的河流径流量增加有正面作用,但长期来说会破坏环境平衡,也会让海平面上升,到时候上海就要到海底了。

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面对气候变暖,首先要正视并重视它,要研究全球变暖的成因、机理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此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其次要积极地应对,比如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最后,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开始,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拥抱一个更好的地球。

古代的温度数据从何而来?

古时游牧民族南下和气候变化有无关系?

极端天气的频发有周期规律吗?

……

点击纯享音频

听梓嘉1小时深度专访学者杨煜达

观点碰撞,不亦乐乎。

编辑:徐梓嘉杨博雅(见习)

责任编辑:殷月萍江冉

文化会客厅·往期精彩

1

江南文化讲堂

看燎原之火,能不“忆”江南? 

2

请「厅」题

乘风破浪的中国长三角,海洋基因有哪些特质?

3

会客厅

李柯:用历史和发展眼光看七夕背后的爱情、女性和传承

4

会客厅

徐光寿:94年前从武汉奔赴上海,这是陈延年最美的逆行 

5

人文地理指南

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第56个中国世界遗产!

交谈

交汇

交融

文化会客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客厅杨煜达中国历史上繁盛时代不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