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豆宝宝的神奇变身生成性课程之磨豆浆初体
TUhjnbcbe - 2022/5/11 15:38:00

随着秋去冬来,我们的十一月份的主题课程“多彩的秋天”进入尾声。一开始孩子们对秋天的景色特别感兴趣,我们随即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出发,去农场寻找秋天)。

回来后,我们继续探索秋天的果实。关于果实中的豆子,瑶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豆子可以煮熟直接吃,还能做什么?

“我知道!豆芽!”“种泥土里,长豆宝宝!”“豆腐是不是豆子做的呀?”“还有什么呢?……”再多,孩子们就想不起来了。

瑶瑶老师的第二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更深的兴趣:豆子是怎么变成这些豆制品的呢?

我们决定以体验磨豆浆为切入口,带领孩子们探索豆子的神奇变身。

豆姐姐的超市

豆姐姐的超市,豆制品种类真多呀!豆子、豆腐、*豆芽、绿豆芽、腐竹……

孩子们在豆姐姐的带领下参观,听豆姐姐讲解每一种豆制品,有的小可爱忍不住拿起腐竹豆子悄悄咬一咬,拿起豆腐尝一尝,拿起两种豆芽比一比……我们尽情探索每一种豆子制品。

参观豆工坊

尝完大豆香,老师又和我们一起来到了豆工坊。两位豆姐姐在里面磨豆子、切豆腐。

豆姐姐给我们展示了石磨磨浆、刀切豆腐。

我们第一次看到石磨磨豆浆,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豆子和水放进去,出来的是洁白的豆浆。好神奇!

老师说,豆腐就是豆浆做的呢!以后我们还会体验用豆浆制作豆腐。我们惊喜之余,有了更多期待!

看,转动石磨,牛奶般的豆浆就出来了。

快看,这边的豆姐姐在切豆腐!

围观的我们,跃跃欲试,馋涎欲滴~

豆子做的豆腐呀,真香!

切豆腐,磨豆浆

石磨是很多爸爸妈妈童年的美好回忆:石磨做出的晚饭,老屋的土灶和袅袅的炊烟,田野边上的夕阳,村口的大槐树……

体验着石磨,也许时光里的我们,在遥遥相望。

先舀起泡好的豆子。

放入石磨的圆洞洞里。

记得加入一勺水哦!

开心地转起石磨吧!

一岁半的小可爱淼淼,人还没有石磨高呢,急得哇哇叫,怎么办?抱起咯!

淼淼在豆姐姐的协助下转石磨,瞪大了眼睛看着豆子变成豆浆,满脸惊讶!

我们再来切豆腐。软嫩的豆腐,在我们手里都变成了豆腐片、豆腐泥。

厨王争霸,各显身手。

看,香甜的豆浆做好啦!请你来尝一尝呦~

这次课上完,瑶瑶老师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哇,太幸福了!好有成就感!”

是啊!生成性课程的快乐就在这里。我们有预设的课程计划,但是当孩子们对其中的某些点产生探索兴趣时,老师能及时捕捉到,给孩子提供亲自参与、观察认识的机会,让孩子真正去动手实践、操作,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成功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探索、成长,这是我们身为幼儿老师,微薄而又丰盛的幸福。

园长手记

在我的理解中,优秀的学前教育,是理念、课程、教师三者的结合。

常见的幼儿园,重视课程(有的课程架构本身也未必合格),有些出很多花样的课程,但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缺乏对儿童的深层理解,教师的课程实现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课程和各种体验成为幼儿园的“装饰”。

近年涌现的一些重视“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出现的现象是大谈“理念”、“精神”、“内在”、“自由”……却缺乏合理的课程作依托,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学前教育爱好者或家长进入这一行业,而非具备专业学前教育知识的专业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线老师往往也擅长对待儿童的“表达理解的话术”,课程实现能力却相当薄弱。这样的儿童教育,整体是形而上的,飘着的。

优秀的学前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灵*,以合理科学的课程架构为主体,有具备专业能力的老师内化理念,做孩子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陪伴者,踏实地用专业能力实现课程,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愿意做、努力做、踏实做的教育。

让每一个翅膀,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年春季招生中

1-1.5岁宝宝1名3名宝宝满班

(师生比1:1.5)

1.5-2岁宝宝3名5名宝宝满班

(师生比1:2.5)

2岁以上宝宝4名15名宝宝满班

(师生比1:5)

(新生入园实行师生一对一陪伴模式,欢迎预约参观报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宝宝的神奇变身生成性课程之磨豆浆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