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晚潮丨苦槠豆腐钱江晚报
TUhjnbcbe - 2022/12/2 20:55: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1/6983179.html

□周巧芬

老家山里,有一种树。

在我有些模糊的印象中,它们的规律,也是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收获。成熟的果实,我们叫它苦槠。苦槠果圆圆的,硬硬的,裹着棕色的壳,指甲盖那么点大,小巧玲珑的长相,神似“迷你版”板栗,味道倒不能和板栗相比,苦槠自带涩涩的苦味,哪怕肚子饿也不太有人会生吃它。不过,在那个年代,苦槠仍然是一种很好的食材,经加工后做成的“豆腐”,别有一番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美味。即使在物资丰富的当下,估计还有人对苦槠豆腐念念不忘,情有独钟。

苦槠,图片源于网络

“哗哗——哗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深秋初冬凛冽的霜风,仿佛还在我耳边猛烈地刮响着——村前屋后山上的那些苦槠树枝,随着“哗哗”北风剧烈摇晃乱颤,“哒-哒”“簌-簌”,苦槠们纷纷掉落。就像现在开渔季节到了一样,第二天就是开山最好的时机——天麻麻亮,几乎全村的大人们就出门上山捡苦槠。

我们小孩子,则在离家不远的小山上,脚踏着“沙沙”的树叶,在树底下,勾着头,双手不停扒开拨翻树下的松毛枯叶,来来回回,寻找棕褐色圆溜溜的苦槠坚果。每当遇见这儿几颗,那儿一簇,熙熙攘攘滚成一堆的苦槠,就顺势坐下很开心捡拾,从来不会有衣服脏不脏的担心,就是遇见百脚虫、蜈蚣、蜒蚰之类的爬虫,也是司空见惯,不惊不怕。

从树上第一颗苦槠成熟,到全部掉完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我们几乎每个晴日子都会约上三五小伙伴,拎只小竹篮或者旧布袋,一起边玩边捡苦槠。记得有几棵就在村路菜地边的,我们就聚在树底下,蹲的蹲,跪的跪,一粒一粒,一遍一遍,非常仔细地搜罗那些躲在落叶下草丛中泥地里的小果实。这样今天一捧明天一蔸,要捡很多天,才能攒足半缸一钵。

奶奶看看差不多够做一扎豆腐了,就摊开晒谷垫晒苦槠,直晒到硬壳自动裂开。我们则翻转没油漆过的小方木凳,一只脚踩在凳背面,双手则使劲撑住凳脚,弯着腰反复摩挲苦槠,帮忙来脱壳取果肉。因为用力不匀,把握不好平衡,或者不小心,被圆溜溜的苦槠滑到,摔得四脚朝天也是常事。接下去,奶奶开始浸泡、磨粉、过滤、加热、凝固、切割、浸漂……这些工序要比做*豆豆腐复杂多了。

在如此繁琐的流程之后,奶奶终于做好苦槠豆腐了。也许因为是原生态的纯手工,也许因为是苦槠的基因,苦槠豆腐有天然的香气,也有略微的涩味。颜色是棕色,柔韧有弹性,不管是红烧翻炒,还是暖碗炖煮着吃,味道都是极品,才叫一个真香。

在物资匮乏的那时,苦槠豆腐能填补我们胃口、改善我们伙食,是农家很重要的食材之一。乃至现在,有时候还会梦见在苦槠树下捡苦槠籽的情境。

除了苦槠豆腐外,村里有巧手能干的婆婆,还可以把苦槠淀粉深加工,做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晒干了长久保存,想吃随时都能泡涨发了做成美食。到夏天还能做成苦槠糕的,据说也是防暑降温的山中佳品。大热天的,来一碗冰镇的苦槠粉皮,那种享受,只能自己回味。听长辈说,苦槠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上好的天然的痱子粉,小孩子长痱子或湿疹什么的,用苦槠粉搽点,就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特意上网查证了一番,“苦槠粉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在他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也有记载:“余过章贡间,闻舆人之诵曰:苦槠豆腐,配盐幽菽。皆俗所嗜尚者。得其腐而烹之,至舌而涩,至咽而餍,津津焉有味回于齿颊。”这段文字比较难理解,查了资料,发现他写吃苦槠豆腐的感受,和我们现在的感受大致一样,也是一个爽。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小康了,上山捡苦槠的好像不多了,奶奶辈传承做苦槠豆腐工艺的也大多不在了,这道很有特色的乡村美食——苦槠豆腐就更物以稀为贵了。

有人说,苦槠,是一种乡愁树,也是一种历史树。如果你有捡苦槠的故事,有吃过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苦槠豆腐的经历,可别说,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年龄。

三四十年过去了,关于苦槠的岁月印迹和舌尖上的味道,已经模糊,只能将这种印象化作这些文字,录一些山乡生活记忆,传一种乡村苦槠文化。

□周巧芬,70后,中学语文教师,富阳区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爱阅读、旅游、交友,有随笔、小文,散见于富阳日报、散文选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潮丨苦槠豆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