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这几点人生智慧,活得越
TUhjnbcbe - 2022/12/30 21:23:00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想让生活变好,就需要一定的聪明才智。

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让生活过得好。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这几点人生智慧,活得越来越好。

1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人争论上。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因为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在浪费时间、消耗感情的同时,只会让彼此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王蒙写了一篇叫《雄辩症》的微小说。

一个传染了“雄辩症”的人去看病。医生说:“请坐!”

病人问:“为什么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知道此人的一些事情,尽量不和他起争论,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

病人却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见此情景,医生决定换个话题:“今天天气不错。”

结果病人并不赞同:

“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吗?即使是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不错,比如北极就在刮寒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反驳到:“我说的天气好是指本地,而且这里也不是北极啊,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

病人并不同意:“大家都理解的就都是对的吗?如果大家都以为的,是错误的呢?”

医生不想过多争辩,和他说:“现在你可以走了。”

病人表示拒绝:“你无权命令我走,你是医生,职业道德不允许你赶我走。”

医生见再和此人争辩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便停止了对话,开始根据他的病情,着手开药。

争辩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劳神又费心。

一日,孔子的学生正在门前扫落叶。

突然来了一个人,问他说:“你是不是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学生点头称是。

那人又说:“既然你是孔子的学生,应该也很博学。我且问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

孔子的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四季。”

那人却摇头说:“不,一年只有三季。”

结果,两个人为着一年有几季的问题争辩了半天。

这时,孔子过来了。

那人也问孔子:“一年有几季?”

孔子竟肯定地回答:“先生您说得对,一年有三季。”

于是,那人便满意地扬长而去。

孔子的学生很不解。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师为什么谎称三季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个人通体的绿色吗?他是蚱蜢变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没经历过四季。你和他争辩四季的问题,不是浪费时间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三季人”,他们的认知与你不是一个层次,如果一味地去争输赢,不仅说服不了他,还消耗了自己。

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最好的发声方式莫过于不争辩、不解释,做好自己,用结果说明问题。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

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乱七八糟。

士成绮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

老子看了他一眼,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完全不理他。

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来找老子道歉。

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

聪明的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

他们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自顾自地,做着自己地事情。

过好自己的生活,比起无谓的争辩来得更有意义。

2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遇到烂人烂事不纠缠。

有一句谚语说:“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牛奶倒了,你再怎么哭泣,也无济于事。

面对烂人、烂事,你再怎么纠缠,也无法改变。

那还不如不纠缠,放过自己,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一些。

生活中,有些人会在有意、无意间找你的茬,让你不痛快。

你越是与他们纠缠,他们就越得意。

相反,你不与他们纠缠,他们自然就会觉得没趣。

曾看过一个故事。

有个富人开了一家很大的当铺。

一天,富翁听到当铺外传来吵闹声,便去问伙计:“这是怎么了?”

伙计指着一人说:“他之前用衣服换钱,如今想空手取回衣服,我不给他取,他就骂人。”

富翁见那个挑事者凶神恶煞的样子,就细声细语地说:“先生,不就是想拿衣服吗?这点小事,没必要那么紧张。”

说完,他就让伙计取出那些衣服,挑了两件说:“这件棉衣可以御寒,这件大衣可以出席重要场合,你先拿回去,等不够了穿再来。”

伙计听完感到忿忿不平。

那个挑事者不好推辞,拿了衣服便走了。

后来,那个挑事者在另一家店死了。

那家店赔了很多钱,才得以了结。

其实,那个挑事者就是一个无赖,欠了很多债没钱还,就事先服了*,讹不到钱就赖在那里,直到*发身亡,让对方赔钱。

一开始,他先盯上了富翁,可富翁没让他得逞。

有人问,富翁是不是事先就知道。

富翁说:“我哪能知道,我只是觉得和这样的人纠缠,有害无利,便不去纠缠罢了。”

遇到烂人,及时远离,才能让自己免受其害。

就像尼采说的:“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与烂人纠缠,只会不断消耗你,让你深陷痛苦之中。

与烂人纠缠,你会变糟糕。

遇到烂人,及时远离就好了。

遇到烂人烂事,及时脱身,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味地纠缠所谓的烂事,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被泼皮牛二纠缠。大怒之下,杨志一刀结果了牛二,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轻易浪费自己的精力,更不会和别人计较纠缠。

韩信少年学习兵道,昼夜不倦,立志匡扶天下。

有一天,他在佩着剑在街上行走,被当地一个屠夫挑衅。

屠夫骂他佩剑装模作样,要他刺自己一剑,不然就在跨下钻过去。

韩信不愿搭理他,就在他跨下钻了过去。

别人以为是奇耻大辱,他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离开淮阴城之后,投奔刘邦,为大汉朝立下不世功勋,最终裂土封王。

选择不纠缠,放过自己,才能活得更自在一些。

遇事纠缠,会增添损失;遇事不纠缠,则止住损失。

人生在世,不管是他人的错,还是自己的错。

只有不纠缠,才能及时止损。

无论是纠缠人还是事,都只会增加自己的损失,不会减少自己的损失。

与其去纠缠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不如去做一些让自己变好的事情。

不纠缠的人,方能成就一切。

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时,就快速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跑完后就跟没事了一样,继续努力工作,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

每逢争执跑三圈,人们都对他的此举感到疑惑,但爱地巴依然保持沉默。

人到暮年,他终于道出了原委:“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争吵、生气就去跑步,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那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舍本逐末的。他们不是没有情绪的波动,而是不会深陷于此。与其用宝贵的时间去纠缠,不如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事情。

越是不纠缠的人,过得越好。

不纠缠,看似是放过了别人,实则是放过了自己。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与烂人计较,和烂事纠缠。

因为他们深知,与烂人烂事纠缠,只会给自己平添麻烦;趁早远离那些消耗你的烂人烂事,不纠缠,才能及时止损。

3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句话说:“笨人总是去找别人的错,聪明人只会找自己的错。”

许多时刻,当我们遇到一些麻烦和困难时,总喜欢从外在找原因。

一个学不会反省的人,永远也不会成长和进步。

因为当他开始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开始抱怨别人的不好时,就失去了去改正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可能。

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意大利有个名画家,他在画人物时有个特殊的癖好:

作品主角无论男女长幼,全都只画一只眼睛。

有好奇者前来询问原因,他意味深长地回道: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双眼都习惯看向外界,却很少自检。

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留一只眼睛在心底,时刻检视和反省自我,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唯有找自己的原因,才能知道欠缺,才能看到缺点,才能在一件事情中,让自己有所成长。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不断去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不足。

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懂得反躬自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时时刻刻懂得自省的人,在事业成就上也都不会差。

在一个*队里,新来了一批士兵。

按规定,*队里会给每一个士兵都配发新的*装和帽子。

新配发的*装在配发之前没有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所以这些衣服经常和每个人的身材不符,大家都只能挑选最接近自己身材的服装来穿。

有一个士兵在选*装时刚好不在,所以大家给他留了一身比自己大好多的衣服。

一天,一个*官来查岗,看到这个士兵的衣服特别大,帽子也大的快把自己的眼睛给遮住了。

于是*官问:“你的衣服和帽子怎么这么大呢?”

他回答道:“报告长官,不是我的衣服和帽子大,是我的身体和头太小了。”

“你的身体和头太小不就是衣服和帽子太大吗?”*官问。

士兵回答道:“我母亲教导我,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遇到任何事,首先都应该找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找其他问题。”

长官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

多年后,这个士兵成为了美国的最高领袖,他就是艾森豪威尔。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凡事都找别人的毛病和问题,不仅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

我们之所以容易困在一人一事一局中,其实还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

乔布斯一生中就曾遭受过无数次的挫败。

曾经因为报考了错误的专业,找不到学习兴趣的他不得己选择了退学;因为跟公司董事会出现意见分歧,被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直接踢出局。最后检查出患有胰脏癌,医生从一开始就向他宣布,这是一个不治之症,只能活3-6个月。

但这些挫折却从来没能将他击垮。相反,因为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每一次的困境于乔布斯而言,都是一次凤凰涅槃的契机,并让他由此而不断走向成功。

他在为斯坦福大学所做的演讲中这样说到:“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总是以此自省。”

苏格拉底的有句名言:“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

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有个书生,在自家书房里放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瓶子。

每当自己心生一份善念、说了一句好话、做了一件善事,他便往瓶子中投粒*豆。

反之,便往另一只瓶子里投上一粒黑豆。

刚开始时,*豆少黑豆多,他就不断反省自己的过失,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时间久了,瓶子里的*豆越来越多,黑豆的数目却几乎没有变化。

这个书生,就是明朝首辅大臣徐溥。

正是凭着这种长期的自省,他才得以不断精进自我,最终修炼成一代名臣。

无论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足才能避免犯错,看清自己缺点才能扬长避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反思自身,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4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适时低头。

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

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

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

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肯低头的人,是永远不会碰到门框的,学会低头,有时会收获意外之喜。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这一撞疼得他不由得一边用手揉搓,一边怒视着比他矮一大截的门。

前来迎接他的前辈见此笑道:“很痛吧!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就必须时刻谨记: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正是我要教给你的智慧。”

富兰克林从中受到启发,并将其作为一生的准则受益终生。

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

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成熟的谷子都是谦虚地低着头。

一个人如果一味地昂着头生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会两败俱伤。

做人要能屈能伸,把目光放长远,不计较一时成败,学会适时低头,才能皆大欢喜。

有一次,苏轼和好友佛印在游玩途中,到一家小店吃饭。

哪知这家饭店的伙计低看了他们,只顾着招呼贵宾,却久久不顾他们二人的饥饿。

饭罢,二人离开之时,佛印低头道谢,还十分恭敬地结了账。

苏轼看不过,气愤地说:“他如此无礼,你为何还向他低头?”

佛印回答道:“我为什么要因为他的势力就改变我的行为呢?”

很多时候,越聪明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做到包容。

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遭遇困境的时候,懂得笑着低头的,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苏轼被贬到*州后,遇到了一件趣事。

这一天,他在城里游玩,有一个醉汉冲出来,不小心撞倒了他。

那人浑身酒气,撞到了人还骂人家不长眼睛。

可苏轼非但没有生气,还低头笑道:“自喜渐不为人识。”

为人处世,学会适时低头,人生才能更顺利、更长远。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领兵攻打越国,被越国大将所伤,最后伤重而亡,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为了报杀父之仇,带兵前去攻打越国,在夫椒山发生激战,越兵大败。

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只得听从范蠡的劝说,派大夫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最后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到吴国为奴。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对吴王执礼极恭。

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的大便,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勾践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前耻,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的人懂得审时度势,学会低头,才有再次抬头的机会。

低头是一种智慧,抬头是一种勇气,懂得低头,才能看见脚下的路,学会抬头,才会坚定前进的方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这几点人生智慧,活得越